正文 第55章 千古良才是辯才——辯論口才(5)(1 / 3)

某一居民小區內,三個居民家發生了爭吵,引來了小區幹部及民警前來調解。原來一姓張的女士因與其兩家鄰居不和睦,為了泄憤,她竟將自己養的兩隻小狗起了兩家鄰居孩子的小名,分別叫“貝貝”和“園園”,張女士與丈夫出門遛狗時,時而罵園園,時而罵貝貝,什麼“壞蛋”、“不是東西”。不久兩家鄰居分別找到其丈夫質問為什麼要罵孩子。民警要求張女士給狗改名,張女士竟說,這狗名叫熟了,啞巴牲口改名也聽不懂,還是給人改名吧。張女士濫用指桑罵槐法去攻擊鄰居和朋友,也是有違人情事理。

給對方限定苛刻的條件

彼得在酒店門口停住了。他非常想走進酒店,但袋裏沒有錢。沒辦法,彼得從袋裏拿出一隻幹麵包,放在燒菜的鍋子上,讓蒸汽把麵包軟化了再吃。吃完麵包,準備要走時,酒店老板在後麵叫道:“喂,你怎麼吃好了就走?要付錢!”

彼得說:“我吃了你的什麼菜?我不過是把麵包放在蒸汽上弄軟了再吃。”

“這是一樣的!沒有火,就沒有蒸汽;沒有木柴,就不能生火,要知道,木柴是我用錢買來的!”

彼得說:“我沒有錢,你要對我怎麼樣?”

老板說:“要是這樣,讓我打10棍子!”

“好吧,你去拿棍子,讓你打10下,我們再算賬。”彼得說著,來到路當中太陽照得最熱的地方。

老板拿來木棍,走到彼得麵前,彼得突然對圍觀的人們叫道:“你們聽好!剛才,我沒有碰他的小萊,隻是把幹麵包在蒸汽上放了一會兒,他就罵我,要我付錢。現在,他也同樣不能碰我,隻能往我的影子上打10下。”

在這樣苛刻的限製條件下,老板自然占不到任何便宜,彼得機智的口才為他救了駕。

用對比性材料來否定對方的觀點

1960年4月下旬,周恩來總理與印度談判中印邊界問題,印方提出一個挑釁性問題:

“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嗎?”

周恩來總理說:“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上,遠的不說,至少在元代,它已經是中國的領土了。”

對方說:“時間太短了。”

周恩來總理說:“中國的元代離現在已有700來年的曆史,如果700來年都被認為是時間短的話,那麼,美國到現在隻有100多年的曆史,是不是美國不能成為一個國家呢?這顯然是荒謬的。”

印方代表啞口無言。

在周恩來的反駁中,用了兩個對比性材料來否定對方的觀點。700年與100年相比較,你要否認700年而承認100年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其結果是承認100年就得承認700年這個事實。對比在這裏產生了巨大的力量。因為強弱優劣的對比可以使事物之間的差異性更強烈地表現出來,從而在這種強烈的反差中大大強化優勢,加強對方的印象和認識。

日常生活中反駁別人的技巧

一個吝嗇的老板叫夥計去買酒,夥計向他要錢,他說:

“用錢買酒,這是誰都能辦到的;如果不花錢買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會兒夥計提著空瓶回來了。老板十分惱火,責罵道:

“你讓我喝什麼?”

夥計不慌不忙地回答說:

“從有酒的瓶裏喝到酒,這是誰都能辦到的;如果能從空瓶裏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顯然,老板想不花錢喝酒的言行是不適當的,而如果夥計不知如何機智應對的話,或者可能遭到老板的嚴厲斥責,或者自己貼錢給老板喝酒。

在現實生活中,反駁別人的不適當言行可采用這樣一些技巧。

(1)比對方更荒謬

一位記者向紮伊爾總統蒙博托說:

“你很富有。據說你的財產達30億美元!”

顯然,這一提問是針對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廉潔而來的。對於蒙博托來說,這是一個極其嚴肅而易動感情的敏感問題。蒙博托聽了後發出長時間的哈哈大笑,然後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