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全世界有多種不同的文化並存,在不同的文化領域之中會有大相徑庭的表達方式,但在非語言行為上,人們卻可以找到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共同點。出於人類天性等因由,很多非語言行為有著相似或相同的含義,微笑、豎起大拇指等非語言行為,不管什麼人看到都能理解。而鞠躬則是這些通用的非語言行為中的一種,不管哪個國家的人,都可以用它來表達自己的敬意。
東方人的鞠躬禮
在以禮儀之邦為標榜的幾個亞洲國家中,中國人和日本人最常用鞠躬來表示自己對別人的尊敬,或者表現自身的謙遜。在很早以前,人們行鞠躬禮時會有很大的幅度,常將自己的軀幹彎曲到九十度,這種姿態被認為是非常有誠意的。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鞠躬的幅度越來越小了,人們隻是通過微微彎腰來表示鞠躬,很少有人將自己的腰折到九十度。除非是在道歉的時候表達非常強烈的悔意。而更令人遺憾的是,中國人行鞠躬禮的越來越少了,除了在一些特殊的場合,譬如追悼會等,會出現鞠躬,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鞠躬。反倒是日本人在這方麵嚴格地繼承了下來,現在,即便是日本的年輕人也經常會有鞠躬的動作,不管他遇到的是平輩還是長輩。
鞠躬有時候被稱為“哈腰”,這是一種帶有貶義的叫法。中國人認為“點頭哈腰”是一種阿諛奉承的表現,這種行為讓人顯得猥瑣不堪,出現這個動作的人往往地位低下。而這其實隻能算是鞠躬的一種,大多數時候,鞠躬都是一個人敬意和誠懇的表現,應該將其區分看待。
西方人的鞠躬禮
在崇尚個性張揚的西方國家,鞠躬禮是一種非常莊嚴的禮節。在社會交際的過程中,人們通過握手來表示彼此的好感,而在握手的時候微微彎曲自己的身體,便已經是西方人認為的鞠躬。而且這種彎曲身體的動作隻會在遇到長輩與非常值得尊敬的人時才會出現。
在東歐,依然保存著一種古老的鞠躬禮。當人們遇到彼此時,會頓一下自己的足跟,並微微鞠躬。這個古老而優雅的禮儀現在僅存於一些老人的身上,年輕人被鼓勵表達自我,很少有人會用這麼嚴謹的禮儀去對待別人。
鞠躬的多重含義
一個簡單的鞠躬,可以承載很多的含義,人們對比自己年紀大、地位高的人表達尊敬時鞠躬,這是對別人的肯定,同時也是對自身修養的展示。
在古代中國,臣子在和皇帝討論工作時,要行鞠躬禮;在討論結束之後,臣子離開之前還要行鞠躬禮。而這時的鞠躬並不是彎一下腰就結束,要一直保持彎腰,直到皇帝離開或自己離開皇帝的視線範圍。如果要離開的人是臣子,他會一直麵朝皇帝,基本保持著倒退行走的姿態。這樣嚴謹的鞠躬,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絕無僅有的。
中國封建時代的禮儀規矩繁複到了極限,通過這種姿態,臣子表達自己對皇帝的尊敬,更有對權力的敬畏。
歐洲國家的人雖然很少有類似的舉動,但在特殊的情況下,還是會出現非常隆重的鞠躬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麥克阿瑟將軍得到了全美國軍人的尊敬,當他離開美國要去菲律賓任職時,軍隊的將領們便通過鞠躬對其功績表示肯定。其中有一位軍官在鞠躬之後,倒退著走出了將軍的辦公室,在紀錄片的鏡頭中,這個畫麵非常震撼人心,軍官用這個動作表達了自己對將軍無比敬仰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