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擁抱好心情,主動排解“情緒毒素”(1)(1 / 2)

第一節 適時發泄,不讓怒氣折磨自己

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必定能控製住自己所有的情緒與行為,不會像野馬那樣為一點小事抓狂。當你在鏡子前仔細地審視自己時,你會發現自己既是你最好的朋友,也是你最大的敵人。

生活中,我們常會見到這樣的情形:司機因為交通堵塞而滿臉怒色;公共汽車上兩人為搶占座位而大打出手……此種情形,舉不勝舉。那麼你呢?是否動輒勃然大怒?是否讓發怒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也許你會為自己的暴躁脾氣大加辯護:“人嘛,總有生氣發火的時候。”“我要不把肚子裏的火發出來,非得憋死不可。”在這種借口之下,你不時地生氣,也衝著他人生氣,你似乎成了一個憤怒之人。

其實,並非人人都會不時地表露出自己的憤怒情緒,憤怒這一習慣行為可能連你自己也不喜歡,更不用問他人感覺如何了。因此,你大可不必對它留戀不舍,它不能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任何一個陽光、有所作為的人都不會讓它跟隨自己。

發怒固然有損健康,但怒而不泄同樣對健康無益。英國一位權威心理學家認為,積蓄在心中的怒氣就像一種勢能,若不及時加以釋放,就會像定時炸彈一樣爆發,可能會釀成大難。正確的態度是疏泄怒氣,適度釋放,學會把怒氣轉移到小事上,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畢林斯先生曾任全美煤氣公司總經理達30年之久。他在總經理任期內,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對於許多小事常常會大發脾氣,對於那些重大事情卻反而異常鎮靜。

有一次,他乘車回家,下車時,把一盒雪茄遺落在車裏了,不久他記起來,再返身去找,但早已不見了。

這包雪茄的價值,不過是5美分一支,對他而言真可算是微乎其微的損失。但他竟因此而氣得麵紅耳赤、暴跳如雷,以致旁觀者都以為他失去的是一件舉世無雙的寶物。

後來有一次,他憑空遭遇了10萬倍於那次的損失,但他卻反而鎮定異常。

那是全世界鬧經濟恐慌的年代,畢林斯先生有好幾天因為臥病在床,沒有去公司辦公。就在這幾天裏,有一家銀行倒閉了,他湊巧在這家銀行裏有3萬塊錢的存款,結果竟成了“呆賬”。等到他病愈後,聽到這個消息,卻隻伸手搔了搔頭發,然後沉思了一會兒,便說:“算了,算了。”

陽光的人總是善於把怒氣轉移到他處:遇到一些感覺不快的小事時,盡情發泄自己的怒氣,直到自己的心境完全恢複舒坦為止。因為這樣可以使他們永遠保持開朗鎮定的情緒,一旦遇到大事發生,他們就可以用全部精神從容地應付。否則,不論事情大小,遇到氣便積在心裏,等到麵臨更大的打擊時,堆積多時的大小怒氣,便都將如爆裂的氣球一樣,衝破理智的束縛,引發嚴重後果。

更重要的是,怒氣發泄後,就必須立即把心情寬鬆下來,這樣你的怒氣才算沒有白發作。如果你發作後,仍然把這事牢記在心,不肯忘卻,那你所獲得的結果一定將更糟,而且到處都難與人相處。

當你在日常生活中,或與人接觸時受了一些氣時,最好的選擇是回到房間裏靜靜地坐一會兒,甚至躺一會兒,或者到外麵去散散步,用一切辦法來消除你的煩惱,直到恢複你的好心情為止。

經典悟語

積蓄在心中的怒氣就像一種勢能,若不及時加以釋放,就會像定時炸彈一樣爆發,可能會釀成大難。

第二節 改變不了事實就改變情緒

生活在快節奏的都市當中,人的情緒難免波動起伏,遇上不順心的事情難免會發點兒小脾氣。這無可非議,但最重要的是能夠適度控製一下,如果一味地放任自己的情緒,則會成為人生成功的一大障礙。

生活之中,不好的情緒常常幹擾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出現種種偏差。成功的人能成功地駕馭情緒,而失敗的人讓情緒駕馭,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

一名初探歌壇的歌手,他滿懷信心地把自製的錄音帶寄給某位知名製作人。然後,他就日夜守候在電話機旁等候回音。

第一天,他因為滿懷期望,所以情緒極好,逢人就大談抱負。第十七天,他因為情況不明,所以情緒起伏,胡亂罵人。第三十七天,他因為前程未卜,所以情緒低落,悶不吭聲。第五十七天,他因為期望落空,所以情緒壞透,拿起電話就罵人。沒想到電話正是那位知名製作人打來的。他為此而毀了期望,自斷了前程。

覆水難收,徒悔無益。我們在為這名歌手深深惋惜的同時,也更深刻地明白了不良情緒帶給人的危害。

一位很有名氣的心理學教師,一天給學生上課時拿出一隻十分精美的咖啡杯,當學生正在讚美這隻杯子的獨特造型時,教師故意裝出失手的樣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這時學生中不斷發出了惋惜聲。教師指著咖啡杯的碎片說:“你們一定為這隻杯子感到惋惜,可是這種惋惜也無法使咖啡杯再恢複原形。如果今後在你們生活中發生了無可挽回的事時,請記住這隻破碎的咖啡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