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學會低頭,才能出頭(2)(1 / 2)

陳平看得很清楚,在當時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阻止呂後封諸呂為王,隻有保住自己的官職,才能和諸呂進行長期的鬥爭。因此,眼前不宜觸怒呂後,暫且迎合她,以後再伺機而動,方為上策。

事實證明,陳平采取的鬥爭策略是高明的。呂後恨直言進諫的王陵不順她的旨意,假意提拔王陵做少帝的老師,實際上奪去了他的相權。王陵被罷相之後,呂後提升陳平為右丞相,同時任命自己的親信辟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陳平知道,呂後狡詐陰毒,生性多疑,棟梁幹臣如果鋒芒畢露,就會因為震主之威而遭到疑忌,導致不測之禍,必須韜光養晦,使呂後放鬆對自己的警惕,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呂後的妹妹呂須恨陳平當初替劉邦謀劃擒拿她的丈夫樊噲,多次在呂後麵前進讒言:“陳平做丞相不理政事,每天老是喝酒,和婦女遊樂。”

呂後聽人報告陳平的行為,喜在心頭,認為陳平貪圖享受,不過是個酒色之徒。一次,她竟然當著呂須的麵,和陳平套交情說:“俗話說,婦女和小孩子的話,萬萬不可聽信。您和我是什麼關係,用不著怕呂須的讒言。”

陳平將計就計,假意順從呂後。呂後封諸呂為王,陳平無不從命。他費盡心機固守相位,暗中保護劉氏子弟,等待時機恢複劉氏政權。

公元前180年,呂後一死,陳平就和太尉周勃合謀,誅滅呂氏家族,擁立代王為孝文皇帝,恢複了劉氏天下。

壓力麵前後退一步,可為自己贏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千萬不可為了一時意氣盲目向前,那樣既於事無補,又讓自己反受其害。

經典悟語

壓力麵前後退一步,可為自己贏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千萬不可為了一時意氣盲目向前,那樣既於事無補,又讓自己反受其害。

第四節 遇事以忍為上

中國人做人向來提倡“以忍為上”、“吃虧是福”,這是一種玄妙高深的處世哲學。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此話並非專指那些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衝鋒陷陣無堅不摧的英雄,而應是那些看準時局、能屈能伸的處世者。

漢初張良原本是一個落魄貴族,後來作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運籌帷幄之中,輔佐高祖平定天下,因功被封為留侯,與蕭何、韓信一起共為漢初“三傑”。

張良年少時因謀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日,他到沂水橋上散步,遇一穿著短袍的老翁,近前故意把鞋摔到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說:“小子,下去給我撿鞋!”麵對那人的侮辱,張良愕然,不禁心中有些不平,但礙於長者之故,不忍下手,隻好違心地下去取鞋。老人又命其給穿上。飽經滄桑、心懷大誌的張良,對此帶有侮辱性的舉動,居然強忍不滿,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麵長笑而去。張良呆視良久驚訝無語,不久老人又折返回來,讚歎說:“孺子可教也!”遂約其5天後淩晨在此再次相會。張良迷惑不解,但反應仍然相當迅捷,跪地應諾。

5天後,雞鳴之時,張良便急匆匆趕到橋上。不料老人已先到,並斥責他:“為什麼遲到,再過5天早點來!”第二次,張良半夜就去橋上等候。他的真誠和隱忍博得了老人的讚賞,這才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10年後天下大亂,你用此書興邦立國;13年後再來見我。我是濟北轂城山下的黃石公。”說罷揚長而去。

張良驚喜異常,天亮看書,乃《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誦讀,刻苦鑽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

古往今來,“忍”字堪稱眾多有誌之士的處世法寶。越王勾踐也罷、韓信也罷,都曾忍受過常人難忍之辱,最終渡過了難關,成就了大業。

忍,是一種韌性的戰鬥,是一種永不敗北的戰鬥策略,是戰勝人生危難和險惡的有力武器。忍,是醫治磨難的良方。忍人一時之疑、一時之辱,一方麵可脫離被動的局麵,另一方麵也是一種對意誌、毅力的磨煉。

《菜根譚》中有一句話:“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忍住自己的私欲、怒火,實際上是幫助自己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