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掌控情緒,保持內心的平和(2)(2 / 3)

因此,身體的狀態和姿勢的確會影響心情狀態。運動能推動快樂,要是垂頭,就容易感到喪氣;要是挺胸,則容易覺得有自信。

所以,運動——這個簡單得令人不可置信的方法,請千萬別小看它。當悲觀的念頭再冒出來時,趕快調整一下姿勢,抬頭挺胸地帶出樂觀心境吧!

心態平衡木

煩惱的最佳“解毒劑”就是運動。當你煩惱時,多用肌肉,少用腦筋,其結果將會令你非常驚訝。

第七節 情緒低落時不妨假裝一下快樂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在做一些有興趣也很令人興奮的事情時,很少會感到疲勞。因此,克服疲勞和煩悶的一個重要方法就假裝自己已經很快樂。如果你“假裝”對工作有興趣,就可以減少你在工作中的疲勞、緊張和憂慮。下麵一起來看看一個叫艾麗絲的打字員的例子。

有天晚上,艾麗絲回到家裏,覺得精疲力竭,一副疲倦不堪的樣子。她也的確感到非常疲勞,頭痛,背也痛,疲倦得不想吃飯就要上床睡覺。她的母親再三地求她,她才坐在飯桌上。電話鈴響了,是她男朋友打來的,請她出去跳舞。她的眼睛亮了起來,精神也來了,她衝上樓,穿上她那件天藍色的洋裝,一直跳到半夜3點鍾。最後等她終於回到家裏的時候,卻一點也不疲倦,事實上還興奮得睡不著覺呢。

在8個小時以前,當艾麗絲的外表和動作看起來都精疲力竭的時候,她是否真的那麼疲勞呢?其實,她之所以覺得疲勞是因為她覺得工作使她很煩,甚至生活都讓她覺得很煩。

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像艾麗絲這樣的人,你也許就是其中之一。約瑟夫·巴馬克博士曾在《心理學學報》上發表過一篇報告,談到他的一些實驗,證明了煩悶會產生疲勞。巴馬克博士讓一大群學生做了一連串的實驗,他知道這些實驗都是他們沒有什麼興趣做的。其結果呢?所有的學生都覺得很疲倦、打瞌睡、頭痛、眼睛疲勞、很容易發脾氣,甚至還有幾個人覺得胃很不舒服。所有這些是否都是“想象來的”呢?

不是的,這些學生做過新陳代謝的實驗,由實驗的結果得知:一個人感覺煩悶的時候,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實際上真的會減低;而一旦這個人覺得工作有趣的時候,身體的新陳代謝就會立刻加速。

心理學家布勒認為,造成一個人疲勞感的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煩惱。加拿大明尼那不列斯農工儲蓄銀行的總裁金曼先生對此是深有體會。

在1943年的7月,加拿大政府要求加拿大阿爾卑斯登山俱樂部協助威爾斯軍團作登山訓練,金曼先生就是被選來訓練這些士兵的教練之一。他和其他的教練——那些人大約從42歲到59歲不等——帶著那些年輕的士兵,長途跋涉過很多的冰河和雪地,再用繩索和一些很少的登山設備爬上40英尺高的懸崖。他們在加拿大的小月河山穀裏爬上米高峰、副總統峰和很多其他沒有名字的山峰。經過15個小時的登山活動之後,那些非常健壯的年輕士兵,都完全精疲力竭了。

他們感到疲勞,是因為他們在進行軍事訓練時,肌肉沒有訓練得很結實嗎?任何一個接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人對這種荒謬的問題都一定會嗤之以鼻。不是的,他們之所以會這樣精疲力竭,因為他們覺得登山很煩。他們中很多人疲倦得不等到吃過晚飯就睡著了。可是那些教練們——那些年歲比士兵要大兩三倍的人——是否會疲倦呢?不錯,他們會疲倦,可是不會精疲力竭。那些教練們吃過晚飯後,還坐在那裏聊了幾個鍾頭,談他們這一天的事情。他們之所以不會疲倦到精疲力竭的地步,是因為他們對這件事情感興趣。

耶魯大學的杜拉克博士在主持一些有關疲勞的實驗,在經過很多次的調查之後,杜拉克博士表示工作效能減低的唯一真正原因就是煩悶。

因此,經常保持內心愉悅是抵抗疲勞和憂慮的良方。如果你此刻不快樂,會導致身體更加疲勞,情緒也就更加低落。因此,此時不妨假裝一下自己是快樂的,當你的心理產生快樂的願望時,身體也會跟著調整到快樂的狀態,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不信你就試試。

心態平衡木

克服疲勞和煩悶的一個重要方法就假裝自己已經很快樂。如果你“假裝”對工作有興趣,就可以減少你在工作中的疲勞、緊張和憂慮。

第八節 放下纏繞在心頭的煩惱事

伴你一生的是心情,它是你唯一不能被剝奪的財富,它是由你的人格與修養修煉而成的。煩惱憂愁、開心快樂,都可以伴隨生命的全部過程。生命是個過程,直麵生命是一種態度,善待了生命,就是善待了自己。簡單的感情造就簡單的快樂,放下煩惱就能擁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