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的一生可謂時時處處都十分注重對福氣的珍惜,他的衣食住行都十分的節儉,甚至達到了粗劣的境地,他對精美的東西總是極力地排斥。1924年,弘一法師到普陀山居住七天,他每天早上僅僅吃一大碗稀飯,而且連菜都沒有,其原因是他吃習慣了。中午也僅僅是一碗飯、一碗大眾菜。他每次吃完飯都會用舌頭將碗舔一遍,將食物吃得幹幹淨淨。然後用開水衝入碗中,再喝下去,唯恐有剩餘的飯粒造成浪費。他說:“惜福並不是我一個人的主張,就是淨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師也是這樣,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補品,他自己總不願意吃,轉送到觀宗寺去供養諦閑法師。別人問他:‘法師,你為什麼不吃好的補品?’他說:‘我福氣很薄,不堪消受。’”
由此可見弘一大師是何等惜福。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了今生的相識。”看來再平常不過的相遇其實都是太多的前因才結出了今天這難得的果。所謂“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佛是在用其唯美的文字告訴世人應該要懂得去珍惜。不僅僅是珍惜自身,更要去珍惜他人,珍惜身邊的每一件東西、每一件事物,即使它現今已變得殘舊或者失去了價值,但依然不要隨便丟棄它,因為總有一天它會物有所用。
世間萬物的存在自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是值得去珍惜的,哪怕隻是一片小小的菜葉,也是值得我們去好好珍惜的。因為,一個人越懂得珍惜那些常人看來不值得珍惜的東西,他便越懂得珍惜自己、珍惜人生。而隻有一個真正懂得珍惜的人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
雪峰、岩頭、欽山三位禪師結伴而行。有一天,他們經過一條河流,正商量到哪兒去化緣、講法,突然看到河中有一片碧綠新鮮的菜葉,緩緩從上遊漂來。
三個人議論開了。
欽山說:“你們看,河中有菜葉漂流,可見上遊有人居住,我們向上遊走,就會有人家了。”
岩頭說:“這麼好的一片菜葉,竟讓它流走,實在可惜!”
雪峰說:“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們還是到別的村莊去吧!”
三人談得正熱鬧,一個人匆匆從上遊那邊跑來,問:“師父,你們看到水中的一片菜葉了嗎?我剛剛洗菜時,不小心把它洗掉了,我一定要找到它,不然實在太可惜了。”
雪峰等三人聽後,哈哈大笑,不約而同地說:“我們就到他家去講法吧!”
的確,一片菜葉能值多少錢?但我們若對萬事萬物都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那麼我們便永遠都不會懂得珍惜。要知道,哪怕隻是一片小小的菜葉,那也是自然界的饋贈,難道我們不應該去珍惜它嗎?
人世間,唯有惜福的人才有福。一花一木,一飯一菜,一點一滴,都要珍惜,並不是為了物質上的價值,而是心靈上的價值。
因為惜福,所以我們懂得要尊重每一件事物,尊重一朵花的恣意開放,尊重每一個生命的獨立與自由;因為惜福,所以知道人與物、人與人都是在一個特定的時空裏相遇,一切皆是緣,惜緣就是惜福。
人生欲壑難填,隻有懂得惜福,才能更加珍惜自己當下擁有的;隻有少一些攀比,才能收斂自己的欲望,才能學會知足常樂,讓心靈保持一種從容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