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經得起人生的考驗(1 / 1)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這是弘一大師房間裏掛著的一幅書法作品上所寫的偈語,正是出自於大師自己的手筆。大師寫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提醒自己:隻有經得起考驗的,才是最好的。

出生是考驗,長大是考驗,麵對死亡同樣是考驗。任何通向成功的道路上都布滿了荊棘,充滿了數不清的艱難與困苦、辛酸與煎熬。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的成功者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主要是因為他們能經得起各種考驗。

峨山慈棹禪師在月船禪慧禪師處得到認可,月船就對他說道:“你是大器,至今終能成就,從今以後,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應發心再參善知識,不要忘記行腳雲遊是禪者的任務。”月船的意思是告訴峨山慈棹已經修成佛法,終能悟道,因此可以下山修行,但是千萬不能怠慢,仍舊需要四處遊曆,增進修行。

於是,峨山慈棹便去四處修行了。

有一年,峨山聽說白隱禪師在江戶開講《碧岩錄》,便到江戶參訪白隱禪師,並呈上自己的見解,誰知白隱禪師卻說道:“你從惡知識處得來的見解,許多臭氣熏我!”

於是,白隱禪師便把峨山趕出去。峨山不服,再三入室,三次都被打出來。

峨山心想:我是被認可的人,難道白隱禪師看不出我有實悟?或許是在考驗我吧!

於是峨山再去叩禪師的門說道:“前幾次都因我的無知而觸犯了禪師,願垂慈誨,我一定虛心納受。”

白隱禪師道:“你雖擔一肚皮禪,到生死岸頭,總無著力,如果要痛快平生,須聽我‘隻手之聲’(參一隻手所發出的聲音,意思是傳道)!”

從那以後,峨山便在白隱禪師座下隨侍四年,30歲那年終於開悟。

即便是峨山慈棹禪師,要達到心靈的豁然開朗也要四年時間,何況是我們呢?任何人做任何事,想要一蹴而就,通常就是癡心妄想,即便有再聰慧的頭腦,再充裕的體力,仍有我們智力所不及的地方。

大文豪巴爾紮克曾說過:“世界上永遠沒有絕對的事情,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苦難是暫時的,並不是一輩子不能被我們攻克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讓自己堅強起來,在風雨中立得定、站得穩。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把苦難撒向人間的時候,往往準備好了厚重的回報等著勇士去拿。當苦難不期而至時,我們要視苦難為財富、機遇,向它宣戰。當你成功地征服它之後,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甘甜、人生的價值。

一個洞悉了人生百態,達到了智慧圓融境界的人又怎麼會在乎追求真理之路的艱辛或者自身的安危呢?對於他們而言,真理和智慧的價值遠遠高於生命本身。而一個掌握了真理的人,必將是一個快樂而充實的人。

佛祖為了求得佛法而甘願獻出自己的血肉,以此獲得真理和智慧;古人為了尋求真理而頭懸梁、錐刺股;弘一大師為了佛法真理而甘願放棄塵世的榮華富貴和功名利祿而潛心修佛……我們現在既不需要像佛祖那樣以生命為代價,也不必像弘一大師一樣出家修行才能尋求真理,但隻要我們敢於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畏懼得失,快樂而充實的人生自然為我們所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