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居,大不易”,這句形容房價昂貴不好居住的話已經是名副其實,長安城最高峰時曾容納百萬人居住,而城市規模即便再廣闊,在沒有高樓大廈的古代,也很難容納太多的人。這便造成了“地產業”的極度繁榮,一個小宅子,即便所處的環境不太好,也是動則上百貫錢出售,這還是有價無市,你嫌貴?有的是人搶破腦袋。
巨富出身的仲隘齋,在貴人雲集的“崇仁坊”買了套宅子,不算太大,和妻子過起了“二人世界”,李縝便不滿地批評他道:“好廳館不作會,虛度!”。因為有好房子的人少,你有了還不開宴會,那是對不起這好房子。
這套房子,花了仲隘齋四百貫錢,400貫錢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一斤鹽僅賣40文,一鬥米60文。400貫錢可以買一萬斤鹽,八百石米。當時的成年男子一年所需口糧是七石二鬥,則八百石米可供一百人吃一年,可供三口之家吃一輩子。對於這筆開支,大財主仲隘齋都有些肉疼。
所以,韓泰會擔心王晉的“經濟問題”,尋思著寧可讓朋友臉麵受些委屈,也要強留他居住在自己府邸。不過,王晉從沒有想過要買房子,既然買不起,那麼租還不可以?雖然,租房同樣不便宜,但他還盡能負擔得起,其實說句實話,王家現在的經濟能力,買一處不太炫耀的宅子,還是可以辦到的。
既然要租房,肯定要找一個對長安城熟悉的人來幫自己,韓泰不行,這事還得先瞞著他,王晉本準備麻煩其他幾位友人,尋時間一起去找房,不想這下結識了楊如月這個土生土長的長安人,這可要比其他人管用得多了。
於是,兩人悄悄說定時間,宴會後,各人散去不提。王晉回到小院,將朝廷的任命告訴妻子,惠娘也不懂這些,不過見這幾日興致很高的丈夫似乎有些不開心,尋思這份工作可能不是很滿意,張張嘴,想說些開導安慰的話,又不知從何說起,說錯了又擔心王晉更煩惱,於是隻好默默退下,到廚房給丈夫熬點小米粥暖胃。
王晉一個人寂寥地坐在房中,默默地思索著,他想起告辭時,楊如月偷偷說的那句話:王兄,如果可能,還是盡快打點下朝中關係,任命也不是沒有收回的希望,依我的想法,寧肯多候些時日,遷轉他官,也不去做那繁瑣沉冗的都事之職。
是啊,繁瑣沉冗,這就是人們對“尚書都事官”的看法。尚書省,有“左右仆射”各一人,從二品,掌統理六官,總省尚書事,劾禦史糾不當者;“仆射”下又有“左右二丞”,正四品之官,掌辯六官之儀,糾正省內、總領綱紀。而“左右二丞”下,各有六位都事官,為左、右丞的副手人員,處理尚書省日常事務,秩從七品上,督管“承辦、收發文書、稽察缺失及監印”等事。
都事之責,最是繁瑣,因為仆射、左右丞管的是“權利”、“命令”,而“都事”管的是“具體事務”、“具體文書”。整個尚書省有“令史”三百名、“書令史”多達近六百人,這些人和這些人負責的具體事務,全部由十二位都事官負責和督察,無怪“都事官”被認為是“胥吏之首”,雖為“官”,但在一般人眼中,卻還是“吏”中一員。
地位低下、事務繁雜,這就是身處中央重要部門—尚書省的“都事官”的待遇,難道自己真要去做這份看似前途有限的職務嗎?王晉再一次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自己又到了一個需要做艱難選擇的十字路口,這是仕途的十字路口,也是人生的重要關口,同樣的經曆、同樣的能力,或許隻因為一次選擇的不同,便有了不同的命運,這就是變幻莫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