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克服憂慮的故事(3)(2 / 3)

而何墨·克洛依其實是無知者無畏,對房地產生意一無所知。他到哪裏去籌錢來開創這番事業呢?答案很簡單:他把自家房子抵押了。他用抵押貸款在弗羅裏斯特山買下一塊土地,他想持有這塊地等到價錢漲到最高的時候賣掉,然後就可以過上奢侈的生活了。他對那些在辦公室忙忙碌碌任勞任怨領薪水的小職員充滿了同情。他對自己說,顯然上帝沒有賜給每個人這種理財的天賦。突然間,美國經濟開始大蕭條,就像堪薩斯州的狂風搖撼雞籠一樣,颶風瞬間擊垮了他。

他每個月得為那塊土地付出220美金,每個月過得可真太快了。當然他還得支付抵押貸款,還要養活全家。他開始為經濟問題憂心忡忡,他想為雜誌寫些幽默小品,可是下筆沉重,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下寫出來的東西,更像是《舊約》中的哀歌。他寫不出什麼,寫的小說都很失敗。錢用完了,除了打字機及鑲金的牙齒外,再沒有東西可以變賣還款。牛奶公司停止送牛奶,煤氣公司也斷了氣,他隻有改用露營用的小煤氣罐,它噴出火焰時帶著嘶嘶的聲音,好像一隻憤怒的鵝。因為沒有錢買煤用,晚上他就會到有錢人蓋房子的工地去撿些廢棄的木板木條。他本來夢想躋身富翁行列,但竟然落了如此下場。他心煩得睡不著覺,常常半夜起來,到處踱步,把自己弄得疲憊了再回去睡覺。

何墨·克洛依不但損失了他購買的土地,他在這上麵的所有心血也都付諸東流。銀行結束了對他房子的抵押,他和家人被驅趕著露宿街頭。最終他總算湊了點兒錢,租了一小間公寓。1933年的最後一天,他搬了進去,他坐在行李箱上,環顧四周,突然間母親常說的一句話在耳邊響起:“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可是,這不僅僅是牛奶,這是他一生的心血啊!坐著沉思了一會兒,他告訴自己:“好吧,我現在已經糟糕到底了,但總算熬了過來,日子隻會逐漸轉好起來!”

他開始盤算自己依然擁有的美好東西:“我還擁有健康,有一些朋友,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我每天用母親常說的那句話提醒自己,不再為過去的事情難過。”他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漸漸的生活一點點有了好轉,事業也小有成就。

今天,對那段曾經遭遇過的悲慘生活,他心存感激。因為它給了何墨·克洛依力量、堅韌與自信。它讓何墨·克洛依知道什麼是艱辛困苦的生活,也使何墨·克洛依懂得“人生來就不是被打敗的”!他現在知道我們要比自己想象的要堅強得多。如今,當他遇到煩惱、焦慮和困難時,他就會重溫自己坐在行李箱上對自己說過的話:“我現在已經糟糕到底了,而且熬了過來,日子隻會逐漸轉好起來!”那些小災小難再也不會令他煩惱了。

這則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不要為無法改變的事情傷悲!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

12.趕走憂慮的2個原則

卡耐基人性智慧金典:千萬不要忘記,不論發生什麼事,重要的是你還活著!千萬不能忘記這點。

凱瑟琳·哈特的童年一直籠罩在恐懼之中。母親患有心髒病,他常常看到她昏倒在地板上。他很害怕母親會有一天突然棄他們而去,在他的心中,那些沒有母親的小女孩都會被送到位於密蘇裏州華林頓鎮的孤兒院。一想到有可能會被送進孤兒院,他就更加恐懼了。6歲的凱瑟琳·哈特最常祈禱的是:“親愛的上帝!請保佑我媽媽繼續活下去吧,活到我已經長大不用被送進孤兒院的時候。”

20年之後,弟弟梅納受了重傷,死前2年一直飽受痛苦折磨。弟弟無法自己進食,也不能在床上翻身。為了減輕弟弟的痛楚,凱瑟琳·哈特得不分日夜每隔3小時就為他注射一次嗎啡。他為弟弟注射了2年。那時,他在一所學院教授音樂,每當鄰居們聽到弟弟痛苦的叫喊,就會打電話到學校來,他立刻放下手中的事衝出教室,回家為他再做一次注射。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會把鬧鍾定在3個小時以後,以便起床為弟弟注射。他依然記得,冬天的晚上,他把一瓶牛奶放在窗外,讓它結冰,凍成最愛吃的冰淇淋。鬧鍾響起時,窗外的冰淇淋也是促使他起床的另一個原因。

在如此艱辛的生活中,他采取了兩種措施,使自己免於陷入顧影自憐、憂心忡忡和怨天尤人之中。首先,他讓自己保持忙碌,每天教授音樂12~14個小時,這樣他就沒有什麼時間去思考煩惱的事情。隻要他覺得自己又要開始憂慮,他就一遍又一遍對自己說:“聽著!隻要你還能走動、能吃飯、身上又沒什麼痛苦,你就應該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了。千萬不要忘記,不論發生什麼事,重要的是你還活著!千萬不能忘記這點。”

第二,凱瑟琳·哈特決心盡他所能為自己的幸福感恩,不論是有意識的,還是潛意識的。每天早上醒來,他都要感謝上帝,他還能夠下床走路,走向餐桌,為自己準備早餐。他深深認識到,盡管自己有很多煩惱,但他依然都要決心做全鎮最快樂的人。他可能沒有獲得多大的成就,但他確實成為鎮上最懂得感恩的人,同事們沒有人能像他這樣對未來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