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克服憂慮的故事(3)(1 / 3)

例如,在1928年,當時吉尼在佛裏斯科鐵路公司工作,被派往俄克拉荷馬的齊爾市工作。有一天晚上,一個陌生人走進火車站辦公室,要求發一封電報。當時這個陌生人聽到吉尼正在彈吉他,唱著牛仔歌曲。於是這個人對吉尼說,吉他彈得不錯,歌也唱得不錯。並且還告訴吉尼,說吉尼應該去紐約,去電台或戲院工作。吉尼當然覺得這個人是在奉承自己。但是當吉尼看到這個陌生人在電報上的簽名時幾乎驚呆了,差點兒喘不過氣來,原來這個陌生人就是威爾·羅吉斯。

吉尼並沒有立刻去紐約。他把這件事仔細地想了又想,一連考慮了9個月。最後,他得出結論——去紐約,自己絕無損失,而且一定會有收獲。吉尼有鐵路通行證,可以免費乘車。吉尼還可以坐在火車上睡覺,而且可以帶一些三明治和水果甜點,免費享受一日三餐。

於是,吉尼去了紐約。當他到達紐約之後,他找到一間每周房租5美元並帶有家具的房間住了下來,在快餐廳吃飯,在街上流浪了10個星期,可是一無所獲。如果他回去沒有工作可以做的話,那他一定會急出病來的。他當時已在鐵路公司工作了5年,這使他有了就職的優先權,但按規定,要想保留這項優先權,他不能離職超過90天。而他那時已在紐約呆了70天,於是他充分利用自己的鐵路通行證,立即趕回俄克拉荷馬,又回去開始工作,以保持他的補給線不斷。他工作了幾個月之後,有了一點錢,又到紐約去再試一次。這一次,吉尼有了新的進展。有一天,吉尼在一家錄音房等待考試時,彈著吉他為那些女接待員唱了一首歌《珍妮,我夢到紫丁香》。

當吉尼正在唱那首歌時,恰巧歌曲作者納特·史切克勞特走進辦公室。納特·史切克勞特當然很高興聽到別人唱自己的歌。於是納特·史切克勞特寫了一張條子,讓吉尼去維多唱片公司試試。吉尼錄了一首歌,但成績不很理想,錄音師說吉尼唱得太生硬了,顯得不自然。於是吉尼接受錄音師的勸告,回到杜沙,白天在鐵路公司上班,晚上去當地電台演唱牛仔歌曲,他很喜歡這種安排,這使得吉尼的補給線始終敞開著,因此他也就沒有了煩惱。

吉尼在杜沙電台演唱了9個月。在那段時間內,吉米·朗和吉尼合寫了一首歌《我那白發的父親》,結果頗受好評。美洲唱片公司老板亞瑟·沙得利甚至要求吉尼為他們公司錄製一張唱片,也獲得了成功。

吉尼另外又灌製了許多唱片,每張50美元,最後終於在芝加哥WIS電台找到了一份工作,任務是演唱牛仔歌曲,薪水為每周40美元。吉尼在那家電台唱了4年之後,薪水提高到了每周90美元,同時他每天晚上又在戲院登台表演,另外有300美元的額外收入。接著,到了1934年,吉尼的機會來了。當時好萊塢的製片商決定拍攝牛仔影片,但他們需要的是一種會唱歌的新型牛仔。美洲唱片公司的老板說:“如果我們想找一個會唱歌的牛仔,我的唱片公司裏正好有這麼一個人。”

吉尼就是這樣闖進電影圈的。他開始拍歌唱牛仔影片時,每周薪水為100美元。他對拍影片是否能夠成功十分懷疑,但他並不憂愁。因為他知道,自己隨時可以回到原來的工作上去。最後,吉尼說:“我在電影上的成就,遠遠超出了我的意料。我現在的年薪為10000美元,這還不包括我所有影片的一切紅利。不過,我知道這種情況並不能永遠保持下去,但我並不憂慮。”

11.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

卡耐基人性智慧金典:不要為無法改變的事情傷悲!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

小說家何墨·克洛依一生中最悲慘的一天發生在1933年。那天,警察找到了何墨·克洛依的家,他不得不從後門溜走。從此他失去了他在長島弗羅裏斯特山的家,那是他女兒出生的地方,是他和家人一起生活了18年的家。

何墨·克洛依從沒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到他身上。12年前,他還意氣風發,那時,他把小說《水塔西側》的電影版權賣給了電影公司,價錢堪稱好萊塢之冠。他的一家人住在國外已有2年了,夏天在瑞士避暑,冬天則到法國南國逍遙,那真是標準的富翁生活。

住在巴黎的6個月,何墨·克洛依完成了一本小說《他們該去看看巴黎》,小說改編成電影,由威爾·羅傑斯主演,那是他的第一部有聲電影。製片商邀請他留在好萊塢,再為羅傑斯寫幾部劇本,可是他拒絕了他們的好意,堅決回到紐約。他的麻煩也從此開始了。

何墨·克洛依漸漸覺得自己有一種沉睡已久的潛能,遠未挖掘,他開始幻想自己成為成功的企業家。有人告訴他,約翰·賈科博·奧斯都投資紐約房地產,一夜之間賺了幾百萬。何墨·克洛依回憶說:“奧斯都算什麼?不過是帶著外國口音的剛剛移民美國的小販而已,他都能做到,我為什麼不能?我馬上就要發大財!這種欲望頃刻脹滿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