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盧克曼說:“就我記憶所及,我每天早上都在5點鍾起床,因為那時候我的思想要比其他時間更清楚,那時候我可以考慮周到,計劃一天的工作。計劃去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決定做事的先後次序。”
弗蘭克·貝特吉是美國最成功的保險推銷員之一,他不會等到早上5點鍾才計劃他當天的工作。他在頭一天晚上就已經計劃好了。他替自己訂下一個目標,訂下一個一天要賣掉多少保險的目標。要是他沒有做到,差額就加到第2天——依此類推。
我由長久以來的經驗知道:一個人不可能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決定做事的先後次序。可是我也知道,按計劃做事,絕對要比隨興之所至而去做事好得多。
如果蕭伯納沒有堅持該先做的事情就先做的這個原則,他也許就不可能成為一個作家,而一輩子做一個銀行出納員了。他擬定計劃,每天一定要寫5頁。這個計劃使他每天5頁地寫了9年。雖然在這9年裏他一共隻得了30幾塊美元——大約每天隻得到一毛錢。就連漂流在荒島上的魯濱孫,也訂出每天每一個鍾點應該做些什麼事的計劃。
3.遇到問題,當機立斷,不可拖延。
我以前的一個學生H·P·豪威爾曾經告訴我,當他在美國鋼鐵公司任董事的時候,開起董事會總要花很長的時間,在會議裏討論很多很多的問題,達成的決議卻很少。其結果是,董事會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帶著一大包的報表回家去看。最後,豪威爾先生說服了董事會,每次開會隻討論一個問題,然後作出結論,不耽擱、不拖延。這樣所得到的決議也許需要更多的資料加以研究,也許有所作為,也許沒有,可是無論如何,在討論下一個問題之前,這個問題一定能夠達成某種決議。豪威爾先生告訴我,結果非常驚人,也非常有效。所有的陳年舊賬都清理了,日曆上幹幹淨淨的,董事也不必再帶著一大堆報表回家,大家也不會再為沒有解決的問題而憂慮。這是個很好的辦法,不僅適用於美國鋼鐵公司的董事會,也適用於你和我。
4.學會如何組織、分層管理和監督。
很多生意人替自己挖下了個墳墓,因為他不懂得怎樣把責任分攤給其他人,而堅持事必躬親。其結果是,很多枝枝節節的小事使他非常混亂。他總覺得很匆促、憂慮、焦急和緊張。要學會分層負責,是很不容易的。我知道,我以前就覺得這個很難,非常的困難。可是分層負責雖然很困難,一個做上級主管的,如果想要避免憂慮、緊張和疲勞,卻非要這樣做不可。
一個大企業的高級主管,如果不懂得組織、授權與督導,通常在五六十歲即死於心髒疾病,這是長期緊張憂煩的結果。所以,要使你不至於過度勞累與憂煩,那你就應該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把你的桌麵清理於淨,隻保留與目前工作有關的物品;按照事情的輕重程度去做;當你碰上問題,要馬上解決,或作個決定,不要擱置一旁;學習如何組織、授權與督導。
所以,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不僅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能使我們更快地成功,同樣還能促進我們的身心健康!
5.克服煩悶心理的方法
卡耐基人性智慧金典:我們常常覺得需要做一些運動,好讓我們從那種半睡半醒的狀態中清醒過來;可是我們更需要的是一些精神和思想上的運動,使我們每天早上能夠真正地活動起來,因此每天早上要記得給你自己打打氣。
煩悶是產生疲勞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們就以一位叫艾麗絲的打字員小姐為例吧。
艾麗絲是個公司職員,一天,她回家時顯得精疲力竭、疲憊不堪。她真的是疲憊不堪——頭痛、背痛、不想吃飯,隻想上床睡覺。經不住母親一再要求,艾麗絲才坐到餐桌旁,突然,電話鈴響了,是男朋友邀她去跳舞!這時艾麗絲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整個人變得神采飛揚。她衝上樓,換好衣服出門,一直到淩晨3點才回家,她看起來一點也不顯得疲倦,而且因興奮過度而無法入睡。艾麗絲瞬間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足以說明了某種問題。就在8個小時以內,艾麗絲是不是真像她所顯現的那麼疲倦不堪呢?當然是的,因為她對工作感到厭倦,抑或對生命也感到厭倦。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也許有成千上萬個艾麗絲,你或許就是其中之一。
一個人由於心理因素的影響,通常比肉體勞動更容易覺得疲勞,這已經是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了。幾年以前,喬瑟夫·巴馬克博士在《心理學檔案》上有一篇報告,談到他的一些實驗,證明了煩悶會使人產生疲勞。巴馬克博士讓一大群學生做了一連串的實驗,他知道這些實驗都是他們沒有什麼興趣做的。其結果呢?所有的學生都覺得很疲倦,打瞌睡、頭痛、眼睛疲勞、很容易發脾氣,甚至還有幾個人覺得胃很不舒服。所有這些是否都是“想象來的”呢?不是的,這些學生都做過新陳代謝的實驗,由實驗的結果知道,一個人感覺煩悶的時候,他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實際上真的會減低。而一旦這個人覺得他的工作有趣的時候,他的整個新陳代謝作用就會馬上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