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之後我們重逢時,他簡直變了個人,他說:“真是奇跡!我的醫生都不相信。以前,我總是非常緊張地坐在椅子裏,主持編劇們的會議。現在,每次開會,我都躺在辦公室的沙發上。我現在覺得我的精神比20年前還好,每天能多工作兩個小時,很少感到疲倦。”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這些方法。如果你是一位打字員,你就不可能像愛迪生或者是切特克那樣,每天在辦公室裏睡個午覺;如果你是一名會計師,你也不可能躺在沙發裏和上司討論財務問題。不過,如果你所住的城市不大,每天中年回家吃午飯的話,飯後可以擠出10分鍾睡午覺,這正是馬歇爾將軍的做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指揮美軍部隊工作非常繁重,每天中午必須休息。
如果你沒有辦法在中午睡個覺,那麼,起碼要在晚飯之前抽空休息一個小時,這比在吃飯前喝一杯酒有效得多。如果你能在下午5~6點鍾或者7點鍾左右,休息一個小時,那麼,你就可以在生活中每天增加一小時的清醒時間。這是因為晚飯前睡的那一小時,勝過夜裏6個小時的睡眠質量,能很好地消除疲倦。
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如果休息時間多的話,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弗雷德裏克·泰勒,在貝德漢鋼鐵公司擔任科學管理工程師的時候,就曾以事實證明了這件事情。他曾觀察過: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往貨車上裝大約12.5噸的生鐵,而通常他們中午時就已經精疲力竭了。他對所有產生疲勞的因素做了一次科學性的研究,認為這些工人不應該每天隻送12.5噸的生鐵,而應該每天裝運47噸。照他的計算,他們應該可以做到目前成績的4倍,而且不會疲勞,隻是必須要加以證明。弗雷德裏克·泰勒選了一位施密特先生,讓他按照馬表的規定時間來工作。有一個人站在一邊拿著一隻馬表來指揮施密特:“現在拿起一塊生鐵,走……現在坐下來休息……現在走……現在休息。”結果怎樣呢?別的人每天隻能裝運12.5噸的生鐵,而施密特每天卻能裝運到47.5噸生鐵。而當弗雷德裏克·泰勒在貝德漢姆鋼鐵公司工作的那3年裏,施密特的工作能力從來沒有減低過,他之所以能夠做到,是因為他在疲勞之前就有時間休息:每個小時他大約工作26分鍾,而休息34分鍾。他休息的時間要比他工作的時間多——可是他的工作成績卻差不多是其他人的4倍!
所以,我再重複一遍:照美國陸軍的辦法去做——常常休息;照你自己心髒做事的辦法去做,在你感到疲勞之前先休息,這樣你每天清醒的時間,就可以多增加一小時。
2.到底是什麼讓你疲倦
卡耐基人性智慧金典:一個坐著工作的人,如果健康情形良好的話,他的疲勞100%是受心理因素,也就是情感因素的影響。
有一個很令人吃驚而且非常重要的事實——單單用腦不會使你疲倦。這句話聽起來非常荒謬,可是多年之前,科學家曾試圖了解人類的腦子能夠工作多久而不致使“工作效率降低”,也就是科學上對疲勞的定義。令這些科學家們非常吃驚的是,他們發現血液通過活動的腦部時,毫無疲勞的跡象;但如果你由一個正在做工的人的血管裏抽出血液,就會發現血液裏充滿了“疲勞毒素”和各種廢物。但是如果你從愛因斯坦的腦部抽出血來,即使是在一天的終了,也不會有任何疲勞毒素在內。如果隻用腦的話,那麼,“在8個甚至12個小時之後,工作能量還像開始時一樣地迅速和有效率”,腦部是完全不會疲倦的,那麼是什麼使你疲倦呢?心理治療專家大都認為,我們所感到的疲勞,多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所引起的。英國最有名的心理分析家J·A·哈德非爾德在他那本《權力心理學》裏說:“我們所感到的疲勞絕大部分是由於心理的影響。事實上,純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勞是很少的。”
一位美國著名的心理分析家A·A·布裏力博士說得更詳細。他說:“一個坐著工作的人,如果健康情形良好的話,他的疲勞100%是受心理因素,也就是情感因素的影響。”
什麼心理因素會影響到坐著不動的工作者,而使他們疲倦呢?是快樂?是滿足嗎?不是的,絕不是這樣!而是煩悶、懊恨,一種不受欣賞的感覺,一種無用的感覺,過於匆忙、焦急、憂慮……這些都是使那些坐著工作的人精疲力竭的心理因素。它們使他容易感冒,減少他的工作成績,而且會讓他回家的時候帶著神經性的頭痛。不錯,我們之所以感到疲倦,是因為我們的情緒使我們的身體緊張。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在一本討論疲勞的小冊子上特別指出了這一點。這本小冊子上說:“困難的工作本身,很少造成好好休息之後不能消除的疲勞……憂慮、緊張和情緒不安,才是產生疲勞的3大原因。通常我們以為是由勞心勞力所產生的疲勞,實際上都應該怪在這3個原因之上。請記住!緊張的肌肉,就是正在工作的肌肉,應該要放鬆,把你的體力儲備起來,以應付更重要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