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你疲勞之前先休息
卡耐基人性智慧金典:如果你能在下午5~6點鍾或者7點鍾左右,休息一個小時,那麼,你就可以在生活中每天增加一小時的清醒時間。這是因為晚飯前睡的那一小時,勝過夜裏6個小時的睡眠質量,能很好地消除疲倦。
在這本談論如何防止憂慮的書裏,我為什麼要寫進防止疲勞的問題呢?很簡單,因為疲勞容易使人產生憂慮,或者至少會使你較容易憂慮。任何一個還在學校裏學醫的學生都會告訴你,疲勞會減低身體對一般感冒和疾病的抵抗力;而任何一位心理治療家也會告訴你,疲勞同樣會減低你對憂慮和恐懼等等感覺的抵抗力,所以防止疲勞也就可以防止憂慮。
我是否說“可以防止不快樂”呢?這話說得太溫和了些。艾德蒙·雅各布森醫生說得更清楚。艾德蒙·雅各布森醫生是芝加哥大學實驗心理學實驗室的主任,他寫過兩本關於如何放鬆緊張情緒的書——《消除緊張》和《你必須放鬆緊張情緒》。他花過好多年的時間,主持研究放鬆緊張情緒的方法在醫療上的用途。他認為任何一種精神和情緒上的緊張狀態,“在完全放鬆之後就不可能再存在了”。這也就是說,如果你能放鬆緊張情緒,就不可能再繼續憂慮下去。所以,消除疲勞和憂慮的首要規則就是:經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先休息。
這一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疲勞積累的速度快得驚人。美國陸軍經過多次實驗證明,即使是經過多年軍事訓練的青年,不帶裝備,在每小時休息10分鍾的情況下,他們的行軍速度就會明顯加快,而且更持久。因此,美國陸軍定下了這個硬性規定。其實,你的心髒也應該按美國陸軍的規定運行。人的心髒每天壓出來足夠多的血液輸送到全身,總血量足夠裝滿一節運油火車的車廂;每天釋放出的能量,可以讓你用鏟子把20噸煤,鏟成一個3英尺高的平台。心髒每天這樣運作,可能要持續50年、70年甚至90年。這樣長的時間,心髒怎麼能承受得了呢?哈佛醫院的沃爾特,坎農博士解釋道:
大多數人都認為人的心髒一天24小時不停跳動,從不休息。事實上,它每次收縮之後,都會有一段休息時間。如果按正常速度,以每分鍾跳70多次為準,心髒一天的工作時間隻有9小時,也就是說它一天的休息時間為15小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70高齡的丘吉爾仍然指導大英帝國的軍隊同德軍作戰,每天工作長達16小時,真是不可思議的記錄,他的秘訣何在呢?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早上11點才下床,他在床上閱讀報告、口授命令、打電話甚至召開會議。午餐後,他還要午睡一小時。傍晚時,他在8點的晚餐以前還要再休息兩個小時。他並不是要消除疲勞,因為根本沒有疲勞,他事先就預防了疲勞。因為經常休息,這讓他可以精神飽滿的工作到深夜。
約翰·洛克菲勒也創造了兩項驚人的紀錄:
其一,他賺到了巨額財富,成為當時世界首富。
其二,他活到98歲高齡。
他是怎樣做到這兩點的呢?遺傳當然是主要原因,他的家族都很長壽。最重要的是他生活很有規律,每天中午他都會在辦公室小憩半個小時,哪怕是美國總統打來電話他也不接。
《為什麼會疲勞》的作者丹尼爾·喬西林在書中寫道:“休息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休息就是身體在自我修複。”短時間的休息有奇妙的恢複能力,即使隻是睡上短短5分鍾,也能消除疲勞。棒球名將康裏·麥克對我說:“每次參賽之前,我都得睡個午覺,如果不能做到,到第5局時,我就會感到筋疲力盡了。但隻要睡午覺的話,哪怕隻睡5分鍾,我都能精神飽滿的打完全場,一點也不覺得累。”
我拜訪過羅斯福夫人,向她請教在白宮做第一夫人的12年裏,是如何應付繁瑣事務的。她告訴我,每次接見眾人或發表演說之前,她事先一定都坐在椅子或者是沙發上,閉目休息20分鍾。
前不久,我在麥迪遜花園廣場金·奧特裏的休息室裏,訪問了這位著名的牛仔表演明星。我發現,他在休息室裏放了一張行軍床,金·奧特裏說:“每天下午我都要在床上躺一下,在表演的間隙,睡1個小時。我在好萊塢拍戲時,常躺在一張很大的軟椅上,每天有2~3次,睡上10分鍾,這樣工作起來才精力充沛。”
大發明家愛迪生把自己無窮的精力和耐力歸功於他能隨時能說睡就睡的習慣。商業巨匠亨利·福特80歲大壽之前,我去采訪他。讓我大為驚奇的是,他看起來還是那樣精神矍鑠。我向他請教有何秘訣?他說:“能坐著的時候,我絕不站著;能躺下的時候,我絕不坐著。”
“現代教育之父”霍特斯·曼年事漸高以後,也常用同樣的做法。那時他擔任安提奧克大學校長,會見學生時,常常躺在一張長沙發上。
我曾建議一位朋友試一試這種方法,他後來告訴我,這種方法可以產生奇效。他就是好萊塢鼎鼎大名的電影導演傑克·切特克。幾年前,他來看望我時,正擔任米高梅公司某部門的經理,工作壓力讓他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他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喝礦泉水、吃維生素和其他補藥,但效果都不大。我當時建議他,每天去“度假”。怎麼做呢?就是當他在辦公室裏和編劇們開會時,躺在長椅裏,盡量放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