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獲得快樂人生的方法(7)(1 / 3)

抑鬱症病人常以自殺來報複自己,因此醫生的首要工作是避免給他們任何自殺的借口。我治療的第一步是先解除緊張氣氛,我會對病人說:“千萬別做任何你不願意做的事情。”這句話看起來沒什麼,但我深信這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如果病人能做到他想做的,那他還能埋怨誰呢?又有什麼理由自我報複?我會告訴他們:“如果你想上電影院,或想休個假,那就去吧。如果半路你又改變了主意,那就別去。”這是最好的方式,因為他的優越感,會在此得到滿足,他可以隨心所欲。不過,這完全不符合他的習慣。他本來是想埋怨、責備別人的,如果大家事事順從於他,他就沒有借口了。在這一原則下,我的病人還沒有一個自殺過。

病人經常會回答說:“沒有一件事使我感興趣。”我早就準備好怎麼應答了,因為我聽過不下一千次了。我會說:“那就不要做任何你不喜歡的事情。”有時候有人會說:“我想整天在床上躺著。”我知道隻要我同意,他並不會去那麼做。而如果我反對,就會引起軒然大波。所以,我通常都會同意。

這是一種方式。另一種幫助他們的方法更為直接,我告訴他們:“要按照這個方法做,保證14天內能治好憂鬱症:每天想著一個人,還要千萬百計使他快樂。”我觀察他們的反應如何。他們的頭腦早被自我占滿了,他們會想:“我幹嗎去管別人?”有的人會說:“這對我太簡單了,我總在取悅別人。”事實上,他們絕對沒有那樣做過。我叫他們再多想想,他們卻立刻把這件事拋在腦後。我對他們說:“睡不著時候,你可以認真想一個人,你願意努力讓他開心,這對你的健康會很有好處。”第2天,我問他們:“你昨晚有沒有照我的建議去做呀?”他們一般都會回答:“昨晚我一上床就睡著了。”當然,這一切都是在一種溫和、友善的氣氛下進行的,不能流露出一絲優越感。

有人會說:“我做不到!我已經煩透了!”我會說:“讓煩惱繼續吧,你隻要同時想想別人就行了。”我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別人身上來。很多人說:“為什麼要我去取悅別人?為什麼別人不來取悅我?”我的回答是:“你想要得到健康,別人將來不一定能比你快樂。”我幾乎沒有碰到過一位病人會說:“我按照你的建議想過了。”我所能盡的努力不過是逐步提高病人對他人的興趣。我了解他們的病因是因為缺乏與人的交流,我要他們能了解到這一點。什麼時候,他們能把別人放在和他們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他們就痊愈了。

最難做到的一條是“愛你的鄰人”,以自我為中心而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不但自己會遭遇嚴重的困難,而且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巨大傷害。幾乎人類所有的失敗都是由此引起的。我們對一個人所要表示的,以及所能給予他人的最高讚賞就是:他是一位好同事、好朋友、好戀人、好伴侶。

阿德勒博士督促我們每天做一件善事,什麼才算是善事呢?先知穆罕默德說:“善行是能給他人帶來快樂的行為。”

為什麼每天做一件善事會對我們有這麼大的益處呢?這是因為當我們想要取悅他人的時候,就不會有時間自怨自艾,而憂慮、恐懼和抑鬱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顧影自憐、自怨自艾。

威廉·蒙恩太太在紐約開辦了一家秘書學校,她用了不到兩個禮拜就擺脫了憂慮。她也用不了14天,事實上,由於一對孤兒的出現,她隻用了1天的時間就擺脫憂慮了。

5年前的12月裏,我陷入了自憐與悲傷的低穀,在和我丈夫過了幾年幸福的婚姻生活後,我失去了他。我的悲傷隨著聖誕節的臨近日益加深。我從來都沒有一個人過聖誕節,所以,我恐懼它的來臨。朋友們都邀請我去他們家共度聖誕,可是我不想,我知道,我在任何一個幸福的家庭都會回憶起往事,觸景生情。於是,我謝絕了他們的好意。沒錯,我還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情,每個人也都會有。但接近聖誕夜,我還是逐漸被自憐的情緒所淹沒。聖誕夜那天下午3點,我離開辦公室,獨自在第5大道漫無目的地閑逛,希望借此驅散內心的孤單和憂鬱。

街上滿是歡樂的人群,令人不得不追憶起逝去的美好時光。我不敢想象,自己孤身一人回到空蕩蕩的公寓會是怎樣。我茫然無措,無所適從,眼淚不禁奪眶而出。逛了一個多小時後,我發現自己停在公車站前,想起以前我和丈夫一起坐公車探險旅行,我不由自主地上了進站的第一部公交車。過了哈得遜河不遠,我就聽到乘務員說:“終點到了,夫人。”我下了車,不知身處何地,不過那倒是個安靜平和的地方。在等車回去的時候,我在住宅區閑逛,經過一座教堂,裏麵傳出優美的《平安夜》的樂曲聲,我走進去,發現裏麵沒有人,隻有一位風琴手盡情彈唱。我靜靜地坐在教友席上,五顏六色的燈飾把聖誕樹裝扮得美極了。美妙的音樂,加上我一天都沒吃東西,疲憊讓我漸漸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