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獲得快樂人生的方法(4)(3 / 3)

“我僅存的一隻眼上布滿了斑點,所有的視力隻靠眼睛左側的一個小洞。我看書的時候,必須把書舉到幾乎貼到臉上,並且左眼不得不斜過去。”但是她拒絕接受別人的憐憫,也不願享受特殊的待遇。小時候,她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可是她看不到任何記號,所以她就等到其他小朋友都回家了,趴在地上辨識那些記號。她把地上劃的記號完全熟記在心後,不久就成了這個遊戲的好手。她在家裏自學,拿著放大字體的書,靠近臉,近到連睫毛都碰得到書頁。她獲得了兩個學位:明尼蘇達大學的學士學位及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學位。她開始在明尼蘇達州一個小村莊裏教書,到後來升任南達科他州一個學院的新聞學和文學教授。她在那裏執教13年,還常在很多婦女俱樂部發表演講,在電台主持談論圖書和作家的節目。她寫道:“在我內心深處始終不能消除對完全失明的恐懼,為了克服這種恐懼,我隻有對人生采取開心近乎天真的態度。”1943年,她已經52歲,卻發生了一個奇跡,極負盛名的梅育醫院為她實施了一項手術,使她能比以前看得清楚40倍。一個全新的令人振奮的世界展開在她的眼前,即使在廚房水槽邊洗碗,對她也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我開始玩著洗碗盆上的泡泡,我用手伸過去,抓過一把大大小小的肥皂泡泡,迎著光舉起來看,我能看到一道小小的彩虹閃著明麗的色彩幻影。”從水槽上方廚房的窗口望出去,她看到的是:“一隻鳥兒振動著灰色翅膀飛過積雪。”能有幸親眼見到肥皂泡與鳥兒,讓她在書的最後寫道:“親愛的上帝,我不禁低語,我的上帝,我感謝你,我感謝你!”

想想看,為了能洗碗時看到泡沫的色彩,看到飛躍雪地的麻雀,要衷心地感謝上帝!你我不該慚愧嗎?我們一直生活在美麗的世界中,卻什麼都沒有看見,不知道去珍惜、去享受。

所以,如果你想培養快樂的心情,就要記住第4個法則——仔細盤點你得到的幸福,而不要去清點你的煩惱。

5.永遠做最真實的自己

卡耐基人性智慧金典:你在這個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你該為此慶幸!應該利用好上天賜予你的一切。無論是好是壞,你都要經營好自己的小花園,也無論是好是壞,你都要在生命的交響中,演奏好自己的樂章。

北卡羅萊州的愛迪絲·阿爾雷德太太曾給我寫過一封信,她在信裏說道:

“我小時候,是一個非常敏感靦腆的女孩,我身體一直很胖,臉也大,使我看起來比實際還要胖好多。我的母親是個非常古板的人,她認為把衣服做得太漂亮是一件愚蠢的事,她說:‘寬衣舒適,緊身的衣服會被撐破。’她正是按照這句話來打扮我的。所以我從不參加任何聚會,也沒有開心的事。上學後,我從不和其他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動,甚至不去上體育課。我非常害羞,總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完全不招人喜歡。長大後,我嫁了一位比我年長好幾歲的男人,但是我並沒有改變,我丈夫的家人都很好,鎮定又自信,我一輩子就想要成為他們那樣的人,但我目前還並不是那種人。我努力模仿他們,也總是辦不到。他們每次嚐試幫我突破自己,卻隻是令我進一步退縮到自己的硬殼深處。我越來越緊張不安,不願意見到任何朋友,甚至聽到門鈴聲都會令我驚慌。我知道我是一個失敗者。我很清楚這一點,但我怕我丈夫有一天會發現。所以每次我們出現在公共場合,我都盡量裝作開心,結果常常做得太過。我知道自己表現得過度,事後常會為此難過好幾天。最後,我實在不快樂,甚至懷疑自己繼續活下去的意義,我開始想到自殺。”

那麼是什麼改變了這位幾乎自殺的女人呢?隻是一句偶然的話。愛迪絲繼續說道:

“改變我一生的,隻是隨口說出的一句話。有一天,我的婆婆談到她如何教育她的幾個子女,她說:‘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我都要求他們隻做真實的自己……’‘做真實的自己’就是這句話!像一道閃電在腦海閃過,那一刻,我驚覺所有不幸,都是因為我一直試著把自己套入一個不適合自己的模式中去。一夜之間,我徹底變了!我開始做回我自己。我試著研究自己的個性,試著找出自己是怎樣的人,我研究自己的優點,盡我所能研究解決服裝顏色與樣式的問題,盡量穿出自己的風格。我主動結交朋友,我加入了一個社團組織,開始隻是一個小社團,他們請我主持活動時,把我嚇壞了。可我每次上台,就能增加一點勇氣。這是一段相當漫長的過程,但現在我所擁有的快樂,是過去從來不敢去想的。在教育我自己的孩子時,我也總會把我經曆苦難才學到的東西告訴他們:‘無論事情怎樣,永遠做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