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耶穌說“愛你的仇人”的時候,他是在告訴我們如何改進我們的外表。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女人,她們的臉上常常因為過多的怨恨而滿是皺紋,因為悔恨而扭曲,表情僵硬。無論如何美容,都比不上讓她們的心中充滿寬容、溫柔和愛。
怨恨甚至可能會影響我們對食物的享受。《聖經》中說:“懷著愛心吃蔬菜,會比懷著怨恨吃牛肉香甜得多。”
如果仇人們知道怨恨會搞得我們筋疲力盡,使我們疲憊而緊張不安,使我們外表受到傷害,使我們得心髒病,甚至可能置我們於死地,他們難道不會額手稱慶嗎?
哪怕我們無法愛我們的仇人,但至少應該學會愛我們自己,要使仇人無法控製我們的快樂、我們的健康和我們的外表。正如莎士比亞所言:“不要因你的敵人而燃起一把怒火,最終卻燒傷了你自己。”
當耶穌說,我們應該原諒我們的仇人“70個7次”時,他是在教我們如何做生意。讓我們看看下麵的故事吧:
我寫這段文字時,身邊有一封來自瑞典的喬治·羅納寫的信,他曾在維也納當過多年律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逃到瑞典,變得一文不名,急切需要一份工作。他能說會寫多國語言,希望能在一些進出口公司找到一份秘書的工作。但是,絕大多數公司都回信告訴他,因為正在打仗,他們不需要這類人才,不過他們會把他的名字存在檔案裏……在這些回複中,有一封信這樣寫道:“你完全不了解我們的生意。你又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什麼替我寫信的秘書。即使需要,也不會請你這樣一個連瑞典文也寫不好,信裏全是錯字的人。”
喬治·羅納看到這封信時,氣得發瘋。瑞典人說他不懂瑞典文,還說自己的信是錯誤百出。喬治·羅納又寫了一封信,想氣氣那個人。但他冷靜下來對自己說:“等等!我怎麼知道這個人說得不對呢?雖然我修過瑞典文,可它畢竟不是自己的母語,也許我真的犯了許多錯誤。如果真是如此,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須不斷努力學習。或許這個人是在幫助我,他用難聽的話來表達他的意見,並不意味著我沒有錯誤。因此,我應該寫封信感謝他才對。”
於是,他撕掉了自己剛剛寫好的充斥謾罵言辭的回信,重新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中說:“你如此不厭其煩地寫信給我,實在是感激不盡,尤其是在您並不需要秘書的情況下。我對自己將貴公司的業務弄錯一事表示抱歉。之所以給您回信,是因為聽他人介紹,說您是這個行業的領導人物。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錯誤,而自己卻不自知,現倍感慚愧,而且十分難過。今後我計劃加倍努力去學瑞典文,改正自己的錯誤,謝謝您幫助我不斷地進步。”不久,喬治·羅納就收到了那個人的回信,並且得到了一份工作。通過這件事,喬治·羅納發現了“溫和的回答能消除怒氣”的妙處。
我們可能不能像聖人那樣去愛我們的敵人,但從自己的健康和快樂著想,我們至少要原諒他們,忘記他們,這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有一次,我問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兒子約翰,他的父親是否對人耿耿於懷。他回答說:“不會,我父親從來不會浪費一分鍾,去想那些不喜歡的人。”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能生氣的人是傻瓜,而不去生氣的人才是智者。”這句話正是前紐約州長威廉·蓋諾所抱定的態度。有一次,他被一份內幕小報攻擊得體無完膚,又被一個瘋子開了一槍幾乎送命。當他躺在醫院為活下來而拚命掙紮時,他這樣說道:“每天晚上我都原諒所有的事情和所有人。”這樣做是否太富有理想主義色彩了?如果是的,那麼讓我們看看那位偉大的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的理論。在叔本華看來,生命是一種毫無意義而又十分痛苦的冒險過程,人的全身都散發著痛苦,但是在絕望的深處,叔本華又叫道:“如果可能,不應該對任何人有任何怨恨心理。”
有一次,我曾問過伯納·巴魯,他曾做威爾遜、哈定、柯立芝、胡佛、羅斯福和杜魯門6位總統顧問的顧問,他會不會因為敵人的攻擊而難過?他回答說:“沒有任何人能夠羞辱我,幹擾我的思想,我絕對不會讓他們這樣做的。”同樣,也沒有任何人能夠羞辱或困擾你我,除非我們願意讓他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