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獲得快樂人生的方法(3)(1 / 3)

“棍棒和石頭或許可以打斷我的脊骨,但言語永遠也無法傷害我。”我經常站在加拿大傑斯帕國家公園,仰望那座美麗的山峰,這座山以伊笛絲·卡薇爾命名,紀念那位於1915年10月12日像聖人一樣慷慨赴死,被德軍行刑隊執行槍決的護士。她犯了什麼罪呢?因為她在比利時家中收容和照顧了很多受傷的法國、英國士兵,還協助他們逃到荷蘭。10月的那天早晨,一位英國教士走進軍人監獄,為她做臨終祈禱時,伊笛絲·卡薇爾說了那句不朽的話,這些話後來鐫刻在紀念碑上:“我知道,僅僅愛國是不夠的,我對任何人都不會有敵意和怨恨。”4年之後,她的遺體被送到英國,英國為其在西敏寺大教堂舉行了安葬大典。我曾在倫敦住過一年,常常到國立肖像畫廊對麵去看伊笛絲·卡薇爾的那座雕像,朗讀這句不朽的名言。

一個原諒和忘記錯誤對待自己的人的有效方法,就是讓自己去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理想中的事情,這樣一來,我們所碰到的侮辱和敵意就顯得無關緊要了。我們不會有精力去計較理想之外的事。讓我們舉個例子來說吧!

1918年,在密西西比州鬆樹林裏發生了一場極富戲劇性的事情,差點引發了一次火刑。黑人講師勞倫斯·瓊斯差點被燒死。幾年前,我曾去看過勞倫斯·瓊斯創建的一所學校,還發表了一次演說。我要講的故事發生在很早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眾的情感極易衝動,密西西比州中部流傳著一種謠言,說德國人正在唆使黑人起來叛變。有人控告勞倫斯·瓊斯在激起族人的叛變。一大群白人在教堂的外麵聽見勞倫斯·瓊斯對聽眾大聲地喊道:“生命,就是一場搏鬥!每個黑人都應該穿上自己的盔甲,以戰鬥來求生存和發展。”

“戰鬥!”“武器!”這就夠了。一些年輕人趁黑夜衝了出去,糾集了一大群人,回到教堂裏來,將傳教士緊緊捆住,拖到一英裏外的荒野裏,將他吊在一大堆幹柴上麵,準備燒死他。這時,其中有一個人說話了:“在燒死他以前,讓這個多嘴多舌的人說說話。”勞倫斯·瓊斯站在柴堆上,脖子上套著繩圈,為自己的生命和理想發表了一番演說。

1907年勞倫斯·瓊斯畢業於愛荷華大學,他以善良的性格、博學多才及音樂方麵的天賦贏得了所有老師和學生的喜愛。畢業後,他拒絕了一家酒店留給他的職位,拒絕了一個有錢人願意資助他繼續學習音樂的計劃,因為他懷有更崇高的理想。當他讀完布克爾·華盛頓的傳記時,他就已決心獻身於教育事業,去教育那些因貧窮而無法接受教育的黑人孩子。於是,他回到貧瘠的南方密西西比州傑克鎮以南25英裏的一個小地方,將自己的手表當了1.65美元,在樹林裏用樹樁當桌子,開始了他的露天學校。

勞倫斯·瓊斯告訴那些憤怒得想要燒死他的人們,自己所做的種種努力——教育那些沒有上過學的男孩和女孩,訓練他們做好農夫、機匠、廚子、家庭主婦。他還談到許多白人曾經協助他建立這所學校——送給他土地、木材、豬、牛和錢。

事件發生的當時,瓊斯的態度十分誠懇,令人感動。整個過程中,他沒有絲毫的哀求,隻希望別人能了解自己的理想。暴民們開始軟化了,最後,人群中有一個曾經參加過南北戰爭的老兵說:“我相信他說的是真話,我認得那些他提起的白人,他是在做一件好事,我們弄錯了,我們應該幫助他而不是吊死他。”說完,老兵摘下自己的帽子,在人群中傳來傳去,在這些準備把這位教育家燒死的人群裏,募集到52.4美元,交給了瓊斯。

後來,有人問瓊斯,恨不恨那些拖他出來,準備把他絞死、燒死的人呢?他的回答是,他當時忙著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以至無暇憎恨他人,他專心做著也許超過他能力的偉大事業,他說:“我沒空和別人爭吵,也沒有時間後悔,沒有人能強迫我去憎恨他們。”

19世紀之前,愛比克泰休斯指出,我們種因就會得果。無論如何,命運總會讓我們為自己的過錯付出代價。愛比克泰休斯說:“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價。懂得這一點的人不會跟任何人生氣,不會和人爭吵,不會辱罵他人,責怪他人,觸犯他人,怨恨他人。”

在美國曆史上,大概沒有一個人受到的責難、怨恨和陷害比林肯多。可根據曆史記載,林肯從來不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判他人。如果有什麼任務需要完成,他會想到自己的對手一樣能做好。他知人善用,那些曾經羞辱過他,對他大為不敬的人,如果適合某一位置,林肯會不計前嫌任用他,如同委派自己的朋友去做一樣……他從來沒有因為某人是自己的敵人,或者是自己不喜歡的人而解除他的職務。事實上,許多被林肯委任居於高位的人,都曾批評或羞辱過他,如麥克裏蘭、愛德華·史丹頓和蔡斯。但林肯相信“沒有人會因為他做了什麼而被歌頌,也不會因為他做了什麼或沒有做什麼而被罷免。因為人們都受環境條件、教育程度和生活習慣甚至遺傳的影響,使他們成為現在這個樣子,將來也永遠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