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站起身,走到留聲機旁邊,將唱機的尖尖的圓形唱針從唱片上拿開,喚過仆人上茶,用帶來的福建茉莉龍團珠招待賓客。促使她這麼做的原因是他知道國有成講的桃花色小花瓶屬於稀有品種,中國的陶瓷工匠對於這種瓷器的色彩較難把控,這是種工藝複雜、色彩完美的瓷器,代表著瓷器界的頂峰狀態的瓷器。
印度仆人上過青花瓷的茶盞,國有成喝了一口,滿口留香:“這是福建省的茉莉吧,西洋的人們還喜歡一種福建省產的透雕瓷器。其中的纏枝花紋是這種瓷器工藝較為複雜的一種。當然,瓷器,這隻是東方璀璨文明的一種,隻不過,隻不過,現在人心變了,變得看不出所以然了。”國有成話鋒一轉,停了下來,他想到了當時洋人們從京城的圓明園拿走了不少貴重的寶物,他還要在這裏和洋人們暢談瓷器,此時的他覺得匪夷所思。於是,隱喻地發了一聲感歎。
彼得接著國有成的話說道:“是呀,你說的不僅僅是變化,西洋的科技帶來的是發展與進步。北京有古老的城牆,幾百年輝煌的宮殿,古老的文化傳統,還有很多值得收藏的‘寶貝’,正因為西洋的科技進入中國,才改變了你們國人的生活,由此,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才會展現新的風貌,煥發新的生命。歐洲人也講究美,和東方人一樣追求極致的美麗和神韻,比如說青銅器、木雕、瓷器、茶葉、玉石、書畫、石雕塑像等等,這些東方藝術,值得人敬仰,我覺得能在東方藝術的海洋中遊泳,是一件開心的事情。”說著,他喝了一口茶水,抹了抹嘴巴。
國有成眨了眨眼睛,眼前的這位三句話不離本行,他還沒有了解彼得在中國的目的,於是問道:“那麼彼得先生出了學習東方藝術,平時還做些什麼工作呢?”
“啊,這個,就是把東方文明的藝術品帶給西方的人們,使那裏的人們不用到中國來,可能體會到東方文明的神韻。”彼得似乎在朗誦詩歌,他把販賣文物說得跟耶穌會的神職人員布道似的。
國有成講出了昨日就想好的疑問:“其實,西方文明也有可以借鑒的地方,我的學堂裏沒有專人講解西方文明。”
彼得與克裏斯蒂安對視了一眼,彼得哦了一聲,國有成看著兩個洋人的表情,繼續說道:“如果有興趣,請兩位先生給謙德學堂的孩子們講解一下西方的文明,什麼都行,科技、文化、有關西方的課程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