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眾人探討中國瓷器,洋人論談不亞國人(2 / 2)

國有成和陳省之覺得驚奇,他們從沒有見過一個物件可以發出嘰裏咕嚕西洋的樂曲,況且這種物品還是一個喇叭花形狀的東西,他們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了留聲機上,看得出,剛才坐下的時候,國有成就注意到了這件黃色花瓣式樣的東西,他以為這不過是西洋的一種裝飾物,沒想到這件東西還能發出好聽的音樂樂曲。

留聲機的聲音不大,但屋內所有的人都被播放的音樂感染,仿佛聽著音樂能體會到異國他鄉的情懷似的。

彼得見國有成又在腿上輕輕擊打著手指,衝著克裏斯蒂安笑了一下,看來不光是西餐讓兩位中國“土老帽”漲了見識,這件西洋的留聲機也讓他們開了眼界。克裏當時說,隻用一頓飯就能讓中國人折服,麵前的中國人不是那這種東西,他接著說:“嘉慶朝後期,製作瓷器的工藝衰落,瓷器做得粗糙笨拙,道光時期,製瓷業生產規模更小了,質量更不如從前。鹹豐時,產品粗糙,胎體笨重,釉麵的薄厚不一,還有坑坑點點的凹狀情況,先鋒末年,景德鎮官窯廠大多被損毀。同治朝,以粉彩為主,一般以淡黃、淡綠、淡藍和淡紫為主。”

國有成在彼得第二次述說的時候,已經將注意力放在彼得身上,他不再敲擊手指,而是將雙手放在兩腿上,坐直了身體,彼得說的沒錯,每個朝代的瓷器特點都評價的恰如其分,比國有成的知識還要寬泛,還要精確,他有點好奇眼前的洋人,為什麼了解的如此詳細還要講給他聽?

不待國有成詳加考慮,克裏斯蒂安的問題又來了,看來國有成不把瓷器的知識講得超過彼得,他是會一直“糾纏”下去的。

國有成並沒有以因克裏的追問感到恐懼,相反,他接著剛才自己的話題繼續說著:“宋朝時期,皇家在景德鎮開辦了官窯,打那個時候起,宮廷裏皇帝喜歡什麼,官窯就做什麼,這種皇家情趣影響了瓷器的質量和特點。明朝時期,一大部分的瓷器是藍白相間,我們那個時候,常常把最好的東西進貢給皇帝,相反,把風格稍顯活潑、卻有點粗糙的稍微次的瓷器出口到外洋。成千上萬的瓷器出口到歐洲,當時的海洋貨運貿易異常發達,到了康乾時期,皇家製造的官窯件件都是精品,因為稍次一點的瓷器出窯以後,會被當場砸掉。康熙年間的純白色背景上裝飾著深藍色的發亮的圖案,這種技巧達到了瓷器製造的完美頂峰。當時的人們也將質量低下的青花瓷壇大量的出口西方。”

“不見得吧,難道果真如您所說,西方那些精美的陶瓷都是次品了!”克裏打斷了國有成的發言。

彼得伸手止住了克裏,並請國有成繼續講述。

國有成閉了一下眼睛,才說:“我也是聽瓷器界的朋友講的,不妥之處還望海涵。”他站起身,對著眾人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