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成覺得西方洋人不是蠻夷,而是有著與中華之人一樣的文明和優秀的民族。目前,大清的物質文明、製度文明、精神文明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如果再堅持“執春秋內中國外四夷之說”,不正視客觀現實,既有亡國滅種的危險。
國有成看過嚴複的《天演論》,這本書裏講了世界萬物都不缺乏生存競爭。適者生存、不適應地遭到淘汰的例子太多了。由此可見,人們之間的競爭並不再於人數的多寡,而在於力之強弱。大清不能再盲目地妄自尊大,一味地講“夷夏軒輊”的陳詞濫調,將會走向滅亡。《天演論》中的“優勝劣敗”法則,如同當頭棒喝,警醒了大多數的國人。
院子裏起了一陣風,刮得地上的葉子亂舞。國有成望著院子,未來的國人必能接受“適者生存”的思想,也將會有一大批的有誌之士投身於救亡圖存之中。
教書先生育人為本,可一個多月以來,他苦苦思索想要找一位教授西學的老師的願望還是落了空。目前,朝廷還沒有提倡西學,更沒有教授西學的老師。
國有成雖然覺得他的想法大膽,可他仍要抓住機會試上一試。
學堂裏的學習委員遞上來一張紙條,國有成看了以後,宣布下課。
快進中秋,街上賣水果的攤子一家挨著一家,有賣雪花梨的、賣蘋果的、大個的巨峰葡萄好像一粒粒的黑珍珠,還有橙紅色的橘子,就連賣燒雞、賣鹵水的小攤販前的客人都圍滿了人,這些是固定的攤販,流動的沿街叫賣的攤販還有許多。
國有成買了二斤五仁月餅和二斤橘子,又買了一斤幹炸黃花魚,還買了三隻火燒,玉蘭不在家裏吃飯,家裏隻剩三個人吃晚飯了。
回了家,張卿雲的眼睛鼓鼓的,鼻子頭也紅,國有成猜到妻子一人在家就會想起玉蘭,也是,一個人在家總覺得無趣。他理解妻子的感情,走過去,按著妻子的肩膀。
張卿雲結果丈夫手中的額東西,轉身離開:“幹什麼呢,天還沒黑,一會兒阿布紮看到了多不好。”
國有成歎了一口氣,征詢著妻子的意見:“要不咱倆也搬過去住?何玉蘭待在一起?”
張卿雲剛說了一個行字,隨即又搖搖頭:“還是算了吧,孩子剛結婚,我們兩個給人家添什麼亂。”
阿布紮敲門,國有成讓阿布紮進來。
張卿雲將月餅和水果放在關公像前,他們家習慣將水果放置一兩天後,才從桌上撤下食用。
國有成親切地對阿布紮說:“以後到家裏來,不必敲門,你以前可不這樣的。”
阿布紮被先生誇得不好意思,靦腆地回道:“將上堂,聲必揚。是先生教的,要進屋,先敲門,是禮節。”說著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國有成有點吃驚,倒不是阿布紮回絕了他的好意,而是阿布紮知道了做人的禮節,他點點頭,讓阿布紮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