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梅記得走之前,婆婆千叮嚀萬囑咐:“家裏還有活物,雞、豬,還有一大堆的活,你住夠時間必須馬上回來。”玉梅聽得心裏憔悴,必須是該必須,她除了回到這個受氣的家庭裏還能到那裏去?
玉梅早就給丈夫說過,丈夫倒是同情,但時常勸玉梅,婆婆也是媽,即便她做得再不對,也不要頂撞,要忍,要忍啊。
玉梅的心裏痛楚,忍,她不是沒想過,可忍到何年馬月才是個頭呢?幹活不得休息,這不算什麼,勞動累的是身體,心靈受憋屈,卻是精神層麵的事情。
玉梅偷偷地哭過多次,後來她不再掉淚了,橫豎是個訓斥和叫罵,就讓婆婆喊去、罵去,她全然的不受就行,老把婆婆罵的話堵在心裏,那是要得病的。
母親勸解了玉梅,並告訴了玉梅幾個極端的例子,這些例子更讓玉梅吃驚。有的兒媳婦被婆婆打罵不算,婆婆還要在公公或者兒子麵前惡狠狠地告上一狀,引得家中的男士再來責打一番,有的兒媳婦忍受不來婆婆的欺壓,喝了毒藥或跳了河,還有的兒媳婦抓住丈夫的心,同婆婆明裏暗裏對著“幹”。
張卿雲告訴玉梅,絕大部分的兒媳婦都會受到婆婆的欺負,一大部分的兒媳婦都會忍下來,畢竟丈夫和她度過一生,還有孩子需要撫養。那些極端的反抗的例子一定不能學,否則家破人亡就在眼前。
玉梅問母親是不是也受到奶奶的欺負,張卿雲歎了一口氣,玉梅的爺爺奶奶去世得早,她沒有受氣。
千百年來,祖祖輩輩都是兒媳婦受婆婆的氣,哪家的情況都是如此,又有哪家的媳婦反過來“欺負”婆婆的呢?
玉梅告訴母親,皇親國戚的女兒,尤其是皇家的公主,嫁到夫家以後,被夫家所有人寵著。
張卿雲告訴玉蘭,皇家的公主世間能有幾人?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是這樣。
玉蘭聽得姐姐的話有些恐懼,難道結了婚的女性就沒有自由了嗎?到哪裏都要請假,做什麼事情都要挨訓……她忽閃著閃亮的大眼睛問道:“娘,人都說媳婦熬成了婆婆,苦日子也就到了頭。可為什麼成了婆婆以後還要擺起架子,讓自己的兒媳婦再受一遍年輕時候的氣呢?”
張卿雲告訴兩個孩子:她也說不明白,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就是這麼個規矩——當兒媳的時候受氣,當婆婆的時候發脾氣。她繼續說道:“就跟咱們女人要裹小腳一樣,我的奶奶裹小腳,我的娘也是小腳,這不我還是小腳。”
玉梅將小腳縮在被子裏,仿佛回憶起小時候裹腳的痛苦。她也跟著母親一樣長長的歎了口氣,或許女人的命就該如此吧。
玉蘭忽的從床上做起來:“娘,假如我生了閨女,我也不讓她裹小腳。堅決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