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慈愛獲大家認可,知己探望訴說衷腸(1 / 2)

下午下了課,國有成將學生們送至學堂外。每次上學、放學,隻要國有成得出空閑來,他就會站在院子的大門口,一個個的目送孩子們前來和離開,這是謙德學堂與其它私塾有一個不同的地方。

其它的私塾從不在學堂門口接送學生,國有成卻從學堂開辦以後,一直奉行接送學生的習慣。

他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先生形象,更沒有擺出一副所謂的“師道尊嚴”的形象,這是除了不用竹鞭教訓學生又一種不同。

學堂的學生僅有兩三位家境中等,其餘的都是貧寒子弟,國有成並不因為學生家境的好壞而放棄對學生們的尊重。就連孩子們也覺得國先生慈祥友佳,從不大聲地嗬斥學生。

孔子說過仁,國有成把仁愛祥和也用在了學生的身上,學生們回家後與鄰居小夥伴一同分享彼此心中的先生形象,尤其是行禮、走路、坐姿等規範的教育方式,在謙德學堂的孩子們紛紛受到鄰居小孩們的羨慕,不被老師責打,不被老師罰寫幾十上百遍的抄寫,老師還在學生門口專門迎接,在他們幼小的童年裏,這種慈愛、親和的先生,他們還從未聽說。

這些孩子們紛紛吵著嚷著,回到家裏向父母傾訴,謙德學堂的學生不挨打,還能每天聽講故事,在他們眼中,能在謙德學堂上課如同古代神話裏的神奇古堡遊玩一般,既能學習知識,還沒有學習壓力。

家長們覺得好奇,聽過幾次課程以後,也覺得國有成的教課方式新鮮,並且是對古聖先賢教育方式的傳承與創新,他們也向謙德學堂提出要把自家的孩子送到這裏來。

國有成不是不想收,目前占據的院落裏的大堂屋隻能坐下三十名學生,院子的另一間屋子燒火吃飯,還有一間屋子用來做國有成和阿布紮的臨時休息之所,除此之外,院子裏再沒有多餘的房間了。

謙德學堂的每位孩童收的費用並不高,並且如果再擴招學生的話,還要另租院落,購買一應板凳桌椅,還要簡單的布置,況且一位先生授課肯定不能照顧這麼多的學生了,房屋租賃費、聘請老師費用,學生文具等等雜費,加起來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國有成婉言謝絕了更多的家長要求,等到他有了更多的銀兩,再擴招學生吧,目前的孩童已經不少了,他想把這些孩童個個的教成“精雕細琢”的“精品”,具有獨立思考的人格,具備古之君子的品行,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最終成為博學多專的國之棟梁。

國有成知道,要想把這些孩子教授成他想象中的君子,不單單是他一方麵的努力,還需要家庭的大力支持。前幾天,學堂裏最調皮的孩子就不再上課,他的家裏有五個兄弟姐妹,他的父親做蓋房子的苦工,他的母親給別人做傭人,家裏每天的個人生計都成了問題,因此,即便免除了這個孩子的學費,孩子的家長仍不同意孩子再來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