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自己發光:讓青春有些光芒17(1 / 3)

並不是能力越差越有完美主義傾向

我有完美主義傾向,比如最近我在做一份計劃書,已經有一周時間了,想做到最好,於是改了又改,反反複複,始終沒能達到心裏所想的樣子。再如,在做“高考幫”微信時,我知道該怎麼做才有價值,什麼樣的內容最好,能讓很多高中生關注和閱讀,然而我還有書要寫,“青春薈”還需要策劃,還有……忽然發現自己處於焦慮中,事情很多,想把每件事都做好,我的精力卻是有限的。於是,問題出現了。其實,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分配精力,減少完美主義,先做完,再優化。

忽然,想到在微信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能力越差的人越容易出現完美主義傾向》,說的是能力差的人常常有既非常不現實又極其脆弱的完美主義傾向,他們的不現實,是因為他們不懂。越是沒有常識的人要求越高——因為不懂,所以可以隨便提要求。

這讓我思考現在一些年輕人的行事風格。所謂“無知者無畏”,不是說年輕沒有經驗的人就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句話背後還體現了對自己能力的匹配。無知又無能的人,如果真的無畏地去做遠遠超出常規的事情,我隻能說,他真有犧牲精神。

我們必須有自知之明,要認清現實,讓自己有一個合理的目標。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很少做成功或者做好過一些事情,正因為沒有做好過,對所謂的“做好”全憑想象,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總是好高騖遠、異想天開、白日做夢。因為不懂,而不現實,不現實時又總是脆弱易受傷,要求得太高卻做不到,總是紙上談兵,卻缺少行動。

在我看來,真正的完美主義者,應該是非常有能力的。他們可以不斷接近自己的完美目標,執著於做好每件事情。不過,當一個人有了對一件事的執著時,往往就容易做好這件事。一個人執著於學習時,不會學不會,因為追求完美,總會思考每個環節、每種方法。反思和總結會促使我們進步,幫我們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法。

而能力相對差、基礎相對弱的同學,我建議多行動、少空想,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讓我們實現中彩票式的翻身。多練、多思、多總結,我們會發現每個學科都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我們真的是“千裏馬”嗎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很多人覺得自己有才華,但缺少賞識自己的人,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真的是沒有“伯樂”賞識的“千裏馬”嗎?伯樂常有,而千裏馬不常有,或者說我們還沒有成為真正的千裏馬,卻以為自己是千裏馬了。

曾經有個同學,想要去澳大利亞留學,去之前他給我寫了一封郵件,寫了好幾千字。他喜歡思考,酷愛哲學,一直在思考人生大道理,認為自己留在國內是在浪費時間。喜歡思考問題是很了不得的,因為現在很多同學不喜歡思考。但問題又來了,什麼是人生的大道理?什麼是浪費人生?對於社會的價值、人生的意義、世界存在方麵的思考,他說了很多。之前我對他的了解不深,因為平時他不怎麼說話,很安靜。我一直覺得他是個很有想法的人,但接觸多了才發現他有很多麵。

這個孩子一直渴望出國,覺得國內的教育製度不是特別好,不適合他成長,覺得在國內就是浪費生命。對此我不太認可,出國學習完全被美化了。國外有很多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是事實,但是要想進入好的學校一樣很困難,競爭也是異常激烈的。而進入一般學校則和國內差距不是特別大,甚至還沒有國內好,因為我們的教育也在進步。

另外,很多同學出國學習不再是為了更好地學習,有時候反而成了一種逃避。以前都是優秀大學生出國學習,慢慢地,越來越多家庭條件好的也送孩子出去學習了。出國讀書的中國孩子,少了束縛和管教,出問題的也不在少數。況且,國外很多學校大肆招生,其實是為了掙錢。所以,我們不要把出國讀書當成唯一有前途的途徑。再說,國外學校的老師也不都是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