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幫助無業者(1 / 1)

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後,小沃森同總統的弟弟羅伯特的關係開始親密起來。

羅伯特當選為紐約州參議員後,小沃森極力幫助他建立同工商界的關係。

一天,小沃森接到羅伯特的邀請,參加一個改造貧民區的會議。會議由羅伯特主持。“先生們,眾所周知,我們的貝福德區是個貧困區。那裏治安混亂,暴力橫行。我們必須得做點什麼。”

“我們能做些什麼呢?他們那裏的黑人非常多,極易發生種族衝突。”

“所以我才把各位請來。大家都知道,去年夏天,洛杉磯的瓦斯區發生了種族暴亂,在座的各位都不想這事發生在我們這兒吧?可是我擔心由政府出麵會導致誤解,所以想請大家以民間組織的形式幫助他們。”

“看來您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想法了?”

“談不上成熟,僅提供給各位參考。”

小沃森同羅伯特對此問題進行過多次探討,所以對這件事情已然心中有數。

“我想參議員先生是想建立一個組織,同該區的社區組織進行接觸。”

“正是如此。”羅伯特在心裏暗自感謝小沃森。

作為工商界頗有影響的人物,小沃森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這給了羅伯特強有力的支持。

“如果我們工商界代表組成的組織,能夠同黑人社區領導人共同組成一個委員會,先取得社區上層的支持,事情會好辦得多。”小沃森接著說。

“在管理谘詢和資金籌措上恐怕就要依賴於各位的幫助了。”羅伯特誠懇地說。

在美國,工商界的企業家們同時參加了很多這種委員會,所以他們對這種社會責任並不反感。反而感到,能夠為政府排憂解難,是件很值得自豪的事。

“如果真能對改造社區秩序有幫助,那我們義不容辭。”

羅伯特動員了很多大人物參與這項活動,他甚至請來了市長林賽先生和參議員傑維斯先生。還有許多像小沃森這樣的商業巨頭,以及華爾街的大亨們。

這個計劃被稱為“貝福德計劃”。

“我想,那裏之所以秩序混亂,主要是因為他們無所事事和生活貧困。如果給他們一份工作,事情會好得多。”小沃森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沃森先生的意見非常有價值。如果他們有了錢,生活相對穩定了,就不會那麼做了。”很多委員都同意他的看法。

小沃森曾經響應政府“向貧窮開戰”的號召,在馬薩諸塞州的羅德曼區建立了一座職業培訓中心,專門對那些無業的人進行培訓。

但是實踐證明,那太難了。因為他們根本無法約束那些閑散慣了的人。結果培訓中心在開辦了幾年後,就被迫停止工作了。

由此,小沃森得出結論:首要的,是給他們一份工作。

於是,小沃森決定在貝福德區開辦一所工廠。

他請來了IBM一位經驗豐富的經理弗萊德利,來做新工廠的負責人。

他請來弗萊德利不僅因為他管理經驗豐富,還因為他是在該區附近長大的。用弗萊德利的話說是“貝福德的老鄰居”。

一天,小沃森找來弗萊德利商量:“對於這所特殊的工廠,我們該采取什麼形式呢?是找一個中間人代理,還是找一位黑人企業家出麵開設?”

“我認為還是找一位黑人企業家比較好。這樣會使那些黑人感到很親切。”

“那麼是否要掛IBM的牌子呢?”

“當然,如果您想讓社區的人相信你的話。”

這種工廠招聘的工人全部是沒有工作經驗的新手,IBM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發工資、紅利,還要對他們進行培訓。工廠的產品是為IBM製造的電子零部件。

另外,弗萊德利還從IBM招募了幾位領班,4名黑人和2名白人。

“弗萊德利,你看,這所工廠需要安裝空調嗎?”

“當然。雖然這裏所有的工廠都是沒有空調的,但是當他們參觀了IBM的其他工廠後,會做何感想呢?難道您想讓他們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嗎?”

小沃森可不想這樣,他想做的,正是重建他們的自信心。

工廠開始運行了,結果比小沃森他們想的要好得多,不僅沒有賠本,反而因為成本較低產生了很好的效益。

雖然這所僅有500人的工廠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貝福德區的麵貌,但是卻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

整個委員會的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在很多貧困區發生種族衝突的時候,該區保持了一定的穩定。

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盡自己的所能幫助有困難的人,這是企業家的另一個境界,即社會責任感。這是企業家的形象,也是企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