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自我放歌篇(2)(2 / 3)

隻見徐文長拎起兩桶水走到小河邊,然後把兩隻木桶放進水裏,佝僂著腰慢慢的向對岸走去。

由於水桶漂在水麵上,所以小文長沒費多大力氣便達到了目的。

又有一天,老師拿來一根長長的竹竿,把一件小禮物係在竹竿頂端,然後告訴大家說:

“這根竹竿上綁著一個小禮物,你們不準墊凳子,也不能把竹竿橫著放,誰能將禮物取下來,這禮物就歸誰。”

小夥伴們一看有禮品,別提多高興了。

可是老師的要求又很苛刻,既不能墊凳子,又不能橫竹竿,要取下來也確實有些難度。

小夥伴們便圍到竹竿旁,有的亂蹦亂跳,可竹竿實在太高,夠不著;有的把竹竿使勁往地上戳,想把禮物給甩下來,可禮物捆紮得太緊,一時也不能得手。

這時隻見徐文長走過來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竿走向一口水井,然後把竹竿慢慢地往水裏放去,當竹竿和他一樣高時,他就毫不費力地把禮物取了下來。

老師驚喜地說:

“文長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

提著兩桶水過一座浮橋,縱使大人也難以辦到,何況是一個孩子,稍有不慎就會落入河中。但徐文長卻突破了人們的思維局限,巧妙地利用水的浮力使兩桶水“遊”過了河。

高高的竹竿上綁著禮物,不能墊著東西上去取,也不能把竹橫竿放。上、左、右三個方向都不行,看來就隻有向下一個方向了。徐文長恰恰選中了這個惟一正確的方向一個小小的孩子,有此思辨能力,確實不同凡響。

自討沒趣

齊國的晏嬰出使吳國。

吳王對外交官員說“我聽說晏嬰是北方的辯士,熟悉禮節。讓接待人員接待他的時候,稱我為天子,看他會怎麼說。”

第二天,晏子有事求見吳王。

外交官員對晏嬰喊道:“天子召見。”

晏嬰裝出十分感慨的樣子,說:“我真是沒用啊!我受敝國國君之命出使吳國,卻稀裏糊塗地竟然來到了天子的朝廷。請問,吳王在哪裏?”

外交官員傳報了晏嬰的這番話,吳王隻好說:“對晏嬰說,夫差請他進來。”

於是,晏嬰以諸侯之禮晉見了吳王。

逾淮為枳

齊國派晏嬰出使楚國。晏嬰在當時是十分有名的人物,以學識淵博、機智善辯著稱。但相貌不太好,身材矮小,麵貌黎黑。楚王不太服氣他,便想趁他到楚國來的時候羞辱他一番。

楚王事先派人綁著一個人來到宮廷,讓他們故意走過楚王及晏嬰的麵前。楚王故意把他們叫住,問發生了什麼事。楚人報告說:“這個齊國人涉嫌偷盜。”

楚王轉過臉來,對晏嬰說:“難道齊國人是擅於偷盜的嗎?”

晏嬰一點也不緊張,非常隨意地說:“我聽說,出產在江淮一帶的又香又甜的橘子,一到了淮北就變成了又苦又澀的枳。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環境的關係啊!現在這個齊國人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卻偷盜,豈非是環境的關係嗎?”

楚王無言以對,討了一個老大的沒趣,隻好苦笑著說:“我想取笑你,沒想列卻取笑了我自己,賢明的人真是不可隨便開玩笑啊!”

孔子像天

齊景公對子貢說:“聽說您很賢明,您拜誰為師呢?”

子貢說:“我拜子仲尼為師。”

景公說:“仲尼真的賢能嗎?”

子貢說:“賢能。”

景公說:“那麼,到底有多賢能呢?”

子貢說:“我不知道。”

齊景公說:“你知道他賢能的,卻又不知道他有多賢能,這怎麼可能呢?”

子貢說:“如果現在說天高,那麼,不論是老是少,是聰明還是愚蠢,人人都知道;但如果問天有多高,人家都會說不知道。所以。我隻知道我的老師賢能,卻不知他有多賢能。”

遠水不解近渴

莊周是戰國時期的著名的學者,但家裏很窮。有一次,他向魏文侯借糧,魏文侯說:“等我們收了租子的時候,我把糧食送過去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