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珍惜和諧篇(3)(2 / 3)

他在痛苦的思考中信步朝村後的西山走去,那裏是一片平整的開闊地,大約有二三十畝的樣子,都長著高大的梧桐樹。

梧桐樹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植物,它軀幹高大,枝葉粗壯,既可以作棟梁,又能遮蔭,還能招來金鳳凰,在古時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吉祥的樹木。

陳翥看著梧桐樹,猛然想到自己眼下的處境,雖然沒有考取功名,但自己也可以像這些偉岸的梧桐樹一樣,頑強地活下去呀!

隻要除去心中的憂傷,養好身體,總有一天會引來鳳凰棲止的。

此時他心中好像有一種意念在動,好像看見自己化作了一棵高大的梧桐樹一樣,會不會有一天“大匠如顧憐,委軀願雕刻”呢?

於是,陳翥不再追求虛浮的功名,而是帶領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山上種起桐樹來。他仔細地研究桐樹的品種、習慣、用途等,為了使後人更好地利用這種植物,他開始書寫《桐譜》一書,這在當時是文人首次為植物作譜。他由桐梧而及其他植物,前後共著植物譜牌26部180多卷,全麵地敘述了前人流傳下來的有關桐樹的知識,也總結了它的速生豐產栽培技術。

書中有不少獨到精辟的見解和論述,可稱得上是植物專譜中的經典之作,具有很高的園藝科學價值,他本人也因此而成為宋代著名的園藝家。

《桐譜》一書在植物學上有著很高的地位,時至今日,其中有些論著,仍然有可資借鑒之處。現代某些外國學者在研究桐樹的起源和曆史上,也時常引用這部書,可見這是一本對後世有相當影響的學術著作。

曆史造就人才的方式就是這樣奇特。

陳翥從一意苦讀做官的讀書人,成為一名既有實踐經驗、又有高深理論的園藝家,確實是一種奇跡,也給那些渴望成才的人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撕開銀器少年純祜善避禍

範純祜是北宋名臣範仲淹的兒子,他富有才智,十分善於了解別人的優缺點並加以正確的評價。

在隨父親守衛西北邊疆時,範純祜經常能根據敵情的變化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軍事上往往取得了出奇製勝的效果。

他對軍事學很有研究,當時人們傳說他之所以料事如神,是因為他能夠派遣自己的靈魂深入到敵人的首腦部門去刺探情報。這個說法雖然有點過於玄乎,但大抵反映了人們對範純祜的敬佩和仰慕之情。

範仲淹和富弼兩家是世交,富弼也在朝廷做官,家世十分顯赫。

但富弼為人狂放,言談舉止十分隨意,範純祜曾多次當著父親對他提出過中肯的建議,誰知富弼不但不聽,反而以為是掃了他的麵子,心裏有幾分不悅。

有一天,恰逢富弼的老父親去世,前來吊唁的人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富弼看到這麼多人前來哀悼亡父,不免悲喜交集。為了顯示自己家族的闊綽,借喪禮之際擺擺排場,富弼命令家人用錫箔包住木頭模型做成銀器的樣子來陪葬。

這些假銀器品種繁多,吃、穿、用、住等日常用具一應俱全。富弼將這些東西沿著祭台一字擺開。遠遠看去,假銀器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同真的毫無差別。

前來送禮的人們從沒見過富家如此富有,頓時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正好,範純祜和父親也前來吊唁,剛走進富家的範純祜知道這些銀器是假的,但眼下有這麼多人圍觀,一旦傳出去,其負作用不可低估:一則朝廷會認為富弼以權謀私,積累了巨額家產,對富弼的政治前途十分不利;二則即使朝廷不予追究,但富家老頭下葬有大量銀器陪葬的消息如果傳出,將會引來居心叵測的人前去掘墓求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