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徹悟彷徨篇(2)(2 / 2)

叛軍見建昌城內兵力單薄,就從城東南的姑山攻城。許貞率軍抵抗並進攻,很快就攻破敵壘。叛軍數萬人退到麻姑山,麻姑山山勢險要,易守難攻。許貞並不急於攻寨,而是在山下休整,時時在山腳下操練。次數一多,叛賊便不再防備。十五年春,洪水泛濫,山中的溪流大漲,以至可以行船。敵寨被水隔開,都用浮橋連接。這時,許貞又率兵在山下操練。見敵人沒加防備,許貞突然率兵進攻山上敵營。敵軍驚慌而逃。許貞又令士兵焚斷浮橋,使敵人無法互相增援。一天之內,許貞攻下敵寨六十餘座,斬敵將揭重信等。俱殲敵人,許貞因功加封太子少保。

魏征以忤為合

唐代文德皇後死後安葬在昭陵,唐太宗十分懷念她,便在禁苑中修築了一個有好幾層樓高的高台,以便能夠登高遠望昭陵。一天,他帶著魏征一同登上高台,一起遠望昭陵。魏征看了很久,說:“臣老眼昏花,什麼也看不見。”唐太宗用手指著給他看。魏征說:“那是昭陵嗎?”太宗說:“是啊!你怎麼看不見呢?”魏征說:“我以為陛下是在看獻陵(唐高祖的陵墓)呢!如果是看昭陵,那我早就看見了。”太宗聽了這話,覺得十分愧疚,痛哭流涕,立即下令拆毀了那座高台。

宋宗元評論說,俗話說:“娶了媳婦忘了娘。”能夠終身孝敬父母的兒女太少見了。唐太宗聽了魏征的話,拆了高台,正是古人所說的“發乎情,止乎禮”。魏征善於諷諫,由此可見一斑。

優言無罪

優言無罪,意思是說無論優伶說什麼話,都沒有忌諱,皇帝是不能將他治罪的。下麵就是優旃諷諫秦始皇和秦二世的一個例子。

秦始皇曾想造一個很大的苑囿,東到函穀關,西到雍陳倉。優旃說:“好啊!可以在苑囿裏多放養一些野獸,假如強盜從東邊攻來,用麋鹿去抵擋也就夠了。”秦始皇聽了這話。哭笑不得。後來因故放棄了修這座苑囿。

秦二世的時候,曾想給城牆塗上油彩。優旃又說:“好啊!即使陛下不說,臣子們也將提議這樣做。為什麼呢?把城牆塗上油彩,那有多好啊,對於百姓來說,雖然很勞苦、很破費,但是多好看呀!塗了油漆的城牆富麗堂皇,敵人來了。爬上不來,即使想接近城牆,也會被油漆粘住,城池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了。這比挖地窖要容易得多。”秦二世聽了大笑,放棄了油漆城牆的打算。

實際上,在中國曆史上,有很多有正義感的優伶往往借助優言無罪這個特殊的便利條件向皇帝進諫,並屢屢取得別人所無法取得的效果。優旃、優孟、東方朔就是這類人物中的典型代表。

關羽知錯善改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為漢中王,派司馬費詩為使者,前去傳達命令,任命關羽為前將軍。關羽聽說黃忠被任命為後將軍。氣憤地說:“大丈夫不能與一個老兵同伍。”不肯接受任命。司馬費詩對關羽說:“成就帝王的事業,不能隻靠一個人。從前,蕭何跟高祖劉邦一起長大,交情十分深厚,陳、韓滅亡後,高祖對部將論功行賞,韓信居功第一,沒聽說蕭何因此而生氣。您雖然與主公的交情很厚,難道就可以因此而看不上別的人嗎?”

司馬費詩接著說:“如今,主公由於功高一時,被漢室所器重,由此說來,主公的地位高低,就應該與您相提並論嗎?況且,主公與您猶如同胞一體,休戚與共。我認為不應該計較官職稱號的高低尊卑、俸祿的多少。我不過是個小小的使者。奉命而來,無非是傳達命令而已,您不肯接受主公的任命,我就這樣回去,對我是無所損害的。隻可惜您這麼做,恐怕將來會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