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時分,唐軍已占領了吳元濟的外宅院。這時,雪已停下。有人向吳元濟報告:“官軍到了。”吳元濟並不相信。起床後,聽到外麵號令“常侍(指李愬)傳話”。才開始害怕地說:“什麼常侍在這裏?”於是,吳元濟率左右登上內城抵抗。李愬估計吳元濟指望董重質來救他,便親自拜訪了董重質的家,又派人給董重質送信進行安撫。董重質見信便隻身回來向李愬投降。李愬向內城發起猛攻,燒毀了內城南門,活捉吳元濟並押送至京師。至此平定淮西。
利用惡劣的自然環境出其不意地對敵人進行突襲,這是兵家常用的智謀之一。因為在這種惡劣條件下,按常理考慮,部隊應該休整,這時往往會疏於防備。善用兵之人,便抓住這一戰機,出奇不意地攻敵不備,從而取勝。從另一方麵講,越是這種條件,交戰雙方越是應該高度警惕,勿掉以輕心。
趙遹以“猱兵”克敵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晏州的少數民族首領卜漏起兵反叛,幹擾地方。宋將趙遹當時正在昌州(今四川大足)駐兵,聞訊後,火速率兵趕來平叛,爭奪戰略要地滬州、幾次交鋒後,趙遹與馬黨、張思正合兵一處,攻打卜漏。
當時,卜漏屯兵山上,據險而守。山高數百仞,林深樹密。卜漏在山上層層設防,壘石為城,城外設置了木柵欄,並在要道上挖了陷阱,設置種種障礙。趙遹百方設法,強攻和分兵巧襲,都沒有成功。趙遹得知部將種友直的士卒中有很多山裏人,他們登山如履平地。山裏有種叫猱的動物。趙遹心生一計,他讓種友直的部下捉了一些猱,然後用麻做成火炬,澆以膏臘,最後把這些火炬綁在猱的背上。暮色降臨時,趙遹派這些人提著猱順著軟梯登上峭壁。臨晨時分,種友直率領士卒登上了卜漏占領的山頭。臨近城外的木柵欄處,他們將猱身上的火炬點著。猱受驚狂奔不已,卜漏的營房是茅竹故成,猱奔上屋頂,房屋被點燃,大火燃起。卜漏的叛軍亂作一團。宋軍趁機攻進木柵欄內。趙遹通見火光衝天,便從正麵領兵攻城。前後夾擊之下。卜漏大敗,被火燒死、墜崖而死的叛軍不計其數。漏突圍後被俘獲。晏州至此平定。
阿術火燒焦山
宋末。宋朝在場州駐紮重兵,成為元兵攻取南宋都城臨安的障礙。至元十二年(1275年)四月,元平章政事阿術率兵圍攻揚州。元兵在瓜洲造戰具,在真州儲存糧草,為斷宋軍糧道,又在江邊樹起柵欄。宋都統薑才率兩萬步騎前來攻打柵欄。阿術命部下迎戰,數回合後,佯裝不能敵而退走。薑才出兵追趕,阿術反攻,薑才抵擋不住,大敗。副將張林被擒。士卒被殺一萬八千餘人。七月,南宋將領張世傑、孫、虎臣率水師在焦山(今江蘇鎮江北)東駐防。宋軍每十艘船連成一舫。鐵鎖連結。阿術登石公山觀察敵情。見宋軍船隻連接,滿江旌旗飄展,心生一計。他挑選了孔武有力擅長射箭的一千名將士,分乘大船,排列於自己坐船的左右,以火箭射擊宋軍船隻。一時火焰衝天,濃煙四起。宋軍兵士爭相跳水,多被溺死,其餘的四處逃散。阿術率軍追至圌山。繳獲七百餘艘黃白鷂船。宋軍元氣大傷。
許貞計平叛軍
許貞,福建海澄人,初為鄭成功將,康熙三年(1664年)降清,授左都督。十三年,耿精忠在福建叛亂,許貞從軍平叛。大將軍安親王嶽樂在建昌駐紮,耿精忠派部將耿繼善、楊玉太、李懋珠等在建昌城外的麻姑、二聖等山屯兵,對建昌形成包圍之勢。嶽樂對此憂心忡忡,許貞說:“叛賊雖多,但都是烏合之眾,容易擊敗,請讓我先去破一敵寨。”當天晚上,許貞率兵在蕭家坪擊敗敵人,攻下一座敵寨。嶽樂見此,就放心地率兵從吉安進攻長沙去了,隻給許貞留下五百滿洲兵,加上原有的。建昌僅有二千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