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左右】(2 / 2)

楊庸聽了這席話,臉上也不禁通紅。按官階,劉韐是河北宣撫使,官居二品。一個二品大員,沒有分毫官架,與一個隻有秀才功名的草民推心置腹,這等胸懷怎能讓楊庸不敬。當下他便鄭重拜了,道:“大人有心了!”

劉韐點點頭,又說道:“我兩袖清風,沒什麼能送你的。隻是我於真定募兵之時得一少年勇將,可助你去往袁州剿匪平亂,安撫百姓。此人你也見過,便是嶽飛嶽鵬舉。太子已向朝廷報備,兵部也擬下賞遷公文,擢升嶽飛為袁州兵馬都監,與你一同上任。”

楊庸哪裏還有拒絕的道理,有此良將,剿匪之事便是事半功倍。當下便受了那道聖旨,一並領了官服、印信等物。隻等趙佶召見之後,便要走馬上任。

翌日的垂拱殿上,楊庸身穿大紅官袍,頭戴飛翅官帽,位列文臣之末,他的對麵便是新拜燕雲路兵馬總管的郭藥師。楊庸左右打量,滿殿之人多是老態龍鍾,心裏暗道也難怪大宋走到今時今日多顯暮氣沉沉。

三班之首,便是日前見過的趙家官人,太子定王趙桓,河北宣撫使劉韐最近官升權知開封府,列於三公、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和左右仆射之後,兩人同時回頭看了一眼楊庸,暗示他不要緊張,楊庸報以微笑示意無礙。不多時,便聽內侍宣號,皇上駕到。眾臣山呼萬歲,齊齊拜倒。楊庸有樣學樣,也跟著跪倒在地。微微抬頭,瞥眼見那趙佶四十多歲,麵瘦體長,頭戴龍冠正端坐在龍椅上。

皇上坐定,眾臣開始奏本。先是兵部問趙佶戶部何時撥錢安撫北伐陣亡將士的家屬,趙佶問戶部,戶部推說國庫空虛,撫恤之事怕是要等今歲秋收之後才能執行。然後是宰相王黼說今夏長江水患,兩浙之地已是一片澤國,趙佶又問戶部,戶部侍郎左同書一個腦袋兩個大,看了一眼王黼,隻說盡快探查災情,要禦史台派出賑災監察。禦史台打哈哈,說今歲正逢各地官吏考核之年,禦史台早就是空樓一座,賑災監察,還是讓諫院派吧。諫院出列奏疏,說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把趙佶氣得臉色發青。

幾個部門互相扯皮,誰也不願摻雜進去,說到底還是為了個錢的事情。這次北伐光是中路五萬將士的撫恤金就得數十萬貫,那些丟失的輜重器械還要重新打造,又是數十萬貫。十數萬大軍幾個月來用去的糧草、將士的薪俸,加一起何止三百萬貫。年前為了給征遼北伐創造條件,西北用兵征討夏夷,軍費更是嘩嘩地猶如流水。再加上各地匪盜蜂擁而起,練兵、剿匪、安撫,哪一項不要用錢?本就不是十分充裕的國庫,再遇上兩浙水患,誰也知道這種差使沒什麼搞頭。

楊庸站在那,靜靜地聽著這些無聊的人互相扯皮,不知不覺已是一個時辰過去了,直到內侍高呼退朝,這才想起皇上還沒有召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