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一下子火了,厲聲道:“我乃常勝將軍,視曹孟德的軍隊如同一群土雞瓦狗,吹一口氣就能全部消滅。曹孟德插標賣首,死在眼前,你給我滾出去吧!”
“何謂常勝將軍,前些時日,袁將軍新近敗給冀州的袁紹,正是兵疲民困,糧草匱乏,外強中幹,不堪一擊的時候。人處在這種事情,正應該閉門思過,韜光養晦,沒想到袁將軍卻興此無名之師,討伐我家主公。豈不知,我家主公乃是當今英才,機智無雙,胸懷天下,非你這等人可以征服!我勸袁將軍還是趁早罷兵,回魯陽去吧!”
本來毛玠以為這番話可以把袁術激怒,沒想到袁術反而笑了起來:“你好大的膽子,居然在我的地盤上辱罵於我,毛玠,我知道你,你是陳留人,字孝先,少年時代就大有才名,我曾經派人去請你到魯陽去,你不給我麵子,卻投降了曹操。我正要問問你,你口口聲聲說我不如曹操,我到底那裏不如曹操。你知不知道,我和曹操是從小一塊長大的,後來又同朝為官,我對此人知之甚深,何顒先生曾經說過,曹操乃是亂世梟雄,亂天下者必是此人,誠非正人君子。你對他的評價隻怕過高了。”
毛玠心想,袁術這種人從小生活在高門大閥,順耳的話聽得太多了,有些蠻七蠻八自以為是,要想勸他罷兵,切不可順著他說,一定要讓他知難而退。簡而言之,袁術屬於孔夫子說的那種小人:‘你接近他他就瞧不起你;你遠離他他就恨你報複你。’所以,要對付他,就隻能讓他怕你!
“我主公曹孟德,為人忠義,機智無雙,實在勝過將軍太多了。如果將軍與他交戰,那麼必敗無疑。”
袁術越來越有興趣了,他可不認為毛玠說的話有道理,在他的心目中他這位四世三公的嫡子,幾乎是個完美的人,一點缺憾也沒有。不是嘛:出身名門、少有俠名、風流倜儻、手握重兵、禮賢下士、有勇有謀、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簡直就是正人君子的楷模和典範,全中國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怎麼會比曹操差呢?他在肚子裏想了好多詞,等著反駁毛玠,最好把他駁斥的麵紅耳赤無言以對。
袁術偷偷的樂。
毛玠卻說:“我主公曹孟德和袁將軍你比起來有五勝!”
袁術嘿嘿笑道:“哦,這麼多呀,你說說,我聽聽,你要是說的沒理,我就殺了你,說得有理,我就退兵。”
毛玠大喜,正聲道:“袁將軍出身名門不知體恤士卒愛戴百姓,我主公愛民如子愛兵如子,此其一也。
其二、袁將軍做大事而惜身,顧小利而忘本;我主公事事親力親為從不依賴手下,顧全大局眼光獨到,是以將士用命,百姓歸心。此其二也。
其三,袁將軍處處仰仗父輩,架子太大;我主公平易近人,樂善好施,天下謀士武將紛紛前來投奔,此東郡百姓所以能安居樂業也。
其四,袁將軍兄弟反目、互為敵國、家事不寧,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軍不能齊家又怎能治國,我主公孝順父母,悌愛兄弟,忠於社稷,信重於天下,所以,曹洪、曹仁、曹純、曹真、曹休、夏侯敦、夏侯淵、夏侯尚,諸位兄弟紛紛前來投效,諸位兄弟全是一流猛將。
其五,袁將軍凡事仰仗武力,迷信暴力,而我主公孜孜不倦攻讀詩書,萬事以仁義為先,所以,朝廷一再下旨嘉獎,連袁紹將軍也對他稱讚不已。
有此五勝五敗,袁將軍覺得還不夠嗎?您覺得我說的有沒有道理呢?”
毛玠的一番話把袁術說的目瞪口呆,同時心中大震,雖然他不願意承認,但是毛玠說的也的確是有幾分道理,至少第四條和第五條,戳中了他的要害,曹操的確把兄弟團結的很好,自己在這方麵不如他,不過,這並不能怪我袁術,誰讓袁紹不識時務呢!這應該怪袁紹才對?至於其他的,袁術不以為然,他覺得自己做的已經很好了,毛玠根本就是強詞奪理,給曹操當廣告代言人,胡說八道。
其實,毛玠說的全都有道理,袁術的確有這些毛病。問題是袁術這人從心底裏剛愎自用,他並不是拒絕承認,而是根本上沒有認識到,所以,他搖頭道:“你說的沒道理,你是曹操的手下,當然替他說話,我剛才說過,你要是說對了,我就收兵,你要是說錯了我就殺了你!現在你說錯了,我也不殺你,你回去給曹操帶個話,就說讓他把十萬石軍糧送來,我立即撤兵,不然,咱們就兵戎相見,沒有什麼好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