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的計策雖然管用,但是屬於長線計謀,也就是說見效比較慢。袁紹和袁術一場交兵,用去兩個多月,等到袁術回到魯陽,已經是七月份的天氣了。
七月份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往年這個時候魯陽一代總是花紅柳綠,穀穗沉澱,屬於豐收時節,今年卻大相徑庭。在那酷熱的天空下,金黃色的稻穀地裏,除了蝗蟲啃食糧食的哢嚓聲,再也聽不到別的聲音。本來,五六月份就出現了旱情,糧食長勢並不喜人,這一下又遭遇了蝗災,成群的蝗蟲黑壓壓鋪天蓋地而來,所到之處一片荒蕪,所過之處寸草不生,人民辛辛苦苦的播種,到頭來卻顆粒無收。
袁術這一次揚州敗北,不但損失了六七萬兵馬,而且損失了無數的金錢、糧草、馬匹,本來想回到魯陽能夠得到補充,這一下全都泡湯了。有心向老百姓去搶,可出兵之前已經搶過一次了,現在遇到蝗災旱災,老百姓肯定也沒糧食,沒見那城內又多了無數的叫花子,到處都是慘死街頭的餓殍嘛!
這可怎麼辦?袁術急得蹦腳,隻得寫信給徐州牧陶謙,向他借糧五萬斛,陶謙也並不富裕,不過由於他一向恪守中立,徐州境內還算安定,五萬斛糧食還是能夠拿出來的,但是在借不借的問題上,又有了爭議。
陶謙主張接,而他的首席謀士典農校尉下邳人陳登堅決反對:“袁術驕傲奢侈,不是救世的領袖,完全沒有四世三公的遺風,而今徐州步騎兵十萬之眾,戶口也有五十萬,上可輔佐君王救萬民於水火,下可以割據一方保守境界,何必拿糧食去資助虎狼,袁術得勢,必定威脅徐州,袁術事敗,徐州安矣,主公怎麼不明白呢?”
陶謙也有自己的理由:“我豈不知袁術非憂國忘家之人,隻是袁氏四世三公,我乃袁氏故吏,怎忍拒絕。”
徐州長史並州人高柔也不讚成借糧食給袁術,說道:“四世三公,不過塚中枯骨,根本不值得介意。當今天下備受袁氏兄弟蹂躪,主公怎可救濟於他。主公不救濟他就對不起四世三公,救濟他就對不起天下百姓。您自己想一想,是天下百姓重要還是塚中枯骨重要。”
陶謙無言以對,隻能派人拒絕袁術,說:“徐州也在鬧蝗災,非常困難,並不是不想借,而是實在沒有。”
袁術氣的差點吐血,又苦苦的支撐了一個月,士兵們把桑葚和河蚌都吃完了,就開始互相格殺,吃人。袁術實在是挺不下去了,就想討伐陶謙。討伐陶謙,其實就是為了搶糧食。當時陶謙在北方屬於非常強大的諸侯,就算是北方的馬騰、韓遂也沒有他兵多將廣,袁術手下隻有兩三萬兵馬,很有些以雞蛋碰石頭的意思,所以金尚和樂就堅決反對。
金尚和樂就的意思是,與其討伐強大的韓遂,不如向北討伐尚在發展中的曹操,聽說曹操現在正在東郡一代屯田,非常的富餘,如果把東郡拿下來,糧食的問題一定可以解決了。袁術聽完之後,覺得很有道理,遂決定克日興兵討伐曹操。
九月份,袁術在可憐巴巴的魯陽百姓身上再次動了刀子,搶了夠吃半個月的糧食,率軍北上,進駐魯陽軍事前哨‘陰陵’,威脅‘襄邑’和‘封丘’,矛頭直指曹操。九月中旬,袁術在陰陵集結到兩萬兵馬,合計共有五萬雜牌軍,向前挺進,進駐東郡外圍‘寧陵’。
曹操立即做出反應,召集兩萬青州兵以夏侯敦為統軍校尉、曹洪為副將、毛玠為參軍,進駐封丘,準備迎戰袁術。
袁曹之戰勢如強弩一觸即發,曹操卻不願意在這個時候跟袁術開戰,他最顧忌的對手不是袁術,而是駐軍洛陽虎視兗州的西涼軍團。曹操有種預感,如果他貿貿然和袁術開戰,牛輔一定會趁機奪取兗州,到時候鷸蚌相爭便宜了漁翁,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畢竟到目前為止,曹操最恨的人還是董卓,即便便宜了袁術,他也不想便宜董卓。
為了顧全大局,曹操決定寫一封信給袁術,跟他講和。信寫好了,派參軍毛玠送去。毛玠有雄辯之才,見識不凡,曹操希望他可以說服袁術,扭轉大局。問題是,古往今來,秀才遇到兵從來都是有理說不清的,毛玠雖有口舌之利,可袁術是個顢頇的莽夫,根本不聽那一套,那封信連看都懶得看,直接撕了扔到毛玠的臉上,狂妄地說:
“你回去給曹操帶個話,讓他立即準備十萬石軍糧送到魯陽,我還可以考慮饒他一死,如若不然,明日大軍開拔,踏平東郡,隻在頃刻之間!”
“非也!”毛玠寵辱不驚的說:“東郡雖然小,也有精兵五萬,帶甲戰將百人,各個對我主公曹孟德忠心耿耿誓死效忠,隻要主公發話,這些人隨時拋頭顱灑熱血連眉頭都不皺一下,如此齊心協力的軍旅,豈是敗軍之將可以輕易征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