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不孕(五)(1 / 3)

如果已經證實為輸卵管阻塞,能向宮腔內注射藥物治療嗎?

慢性輸卵管炎造成不孕的原因主要是輸卵管阻塞,如果完全阻塞就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至於是采用造口術或是采用其它的方法,應該根據阻塞的部位、原因及病變範圍來決定。因此輸卵管造影時所拍的X線片子對於決定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單純雙側輸卵管阻塞多見於傘端積水,此時輸卵管的蠕動程度和管壁都是完好的,較容易治療,療效也最好。可以重新行造口術,也可以行宮腔內藥物注射治療。藥物注射入宮腔後可逐漸向輸卵管滲人,但是如果能夠經宮腔鏡指示直接向輸卵管內插管注藥,更能提高療效。常用的藥物有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抗生素,溶於20毫升生理鹽水中,在19.995千帕(150毫米汞柱)的壓力下,以每分鍾1毫升的速度緩慢注射。一般自月經幹淨後2-3日起,每2-3日注射1次,至排卵期前停止,可以連續應用2-3個周期。注射藥物時施加的壓力不僅可使粘連分離,而且藥物與病灶接觸後,能夠減輕局部的充血、水腫,抑製纖維組織形成及發展,並達到使粘連溶解、軟化目的。國內有報告連續使用上述藥物3次以後,原來不通的輸卵管,通暢率可達到的10%。

為什麼結核性輸卵管炎不能行手術治療?

我國自1979年開始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吻合輸卵管,在顯微鏡放大的情況下使用精細的手術儀器,能更進一步提高手術的精確程度,顯然為輸卵管性不孕的治療開辟了更容易成功的途徑。在通過子宮輸卵管造影明確了輸卵管阻塞的部位之後,一般除了可以選擇造口術之外,還可以行周圍粘連分離術,及阻塞部位切除兩端吻合術或輸卵管斷端植入子宮術等輸卵管成形手術。但是,盡管可以釆取的手術方式如此之繁多,如果高度懷疑是存在結核病變引起的輸卵管阻塞,並不適宜選擇手術方式治療。因為患結核性輸卵管炎的輸卵管,病變多分布較廣泛,不隻管腔的粘膜遭到破壞,因輸卵管壁內也存在結核結節,整個輸卵管僵直變硬,蠕動受到限製。有時又由於有大量滲出,輸卵管與周圍粘連,雖然還有部分管腔能保持通暢,也會由於病變廣泛而且侵犯較深層而喪失其運動功能。因此局部的成形手術顯然徒勞無益。宮腔注藥對結核可能會有一定效果,但據文獻報告即或能幸運地妊娠,也多為自然流產的結局,宮外孕者更不罕見。在女性原發不孕的病因中,生殖器結核占首位,而輸卵管結核又占女性生殖器官結核的85%-95%,也就是說確診為盆腔結核病變的女性,絕大部分為輸卵管受累。此病缺乏權威性的治療辦法,可以說是治療不孕症的難題。

慢性盆腔炎合並不孕時,有哪些治療方法?

對有急性盆腔炎病史者,診斷慢性盆腔炎多無困難,可是有些病人雖然症狀較多,卻沒有明顯的盆腔炎病史及體征,對這些人的診斷及治療就應該慎重,特別應注意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卵巢癌鑒別。但是,卵巢癌除非到極晚期侵犯腹膜及神經時,一般並不感到腹痛。

慢性盆腔炎有很多治療方法,可是目前效果多不肯定。對於不孕患者隻要能消除粘連,解除輸卵管阻塞,即能達到近期目的。現在有比較肯定的療效的方法為物理治療。溫熱的良性刺激進入盆腔組織,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的營養狀態,有利於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蠟療等。特別是激光治療應用於由慢性盆腔炎造成的輸卵管通而不暢,已經報道有較好的效果。此外,在應用抗炎藥物的同時,還可以用糜蛋白酶5毫克或透明質酸酶1500毫克肌肉注射,隔日1次,5-10次為一療程,有利於粘連和炎症的吸收。前述宮腔內注射治療輸卵管不通的辦法,同樣能治療盆腔炎,已經為很多醫院所釆用。

中藥用於解決因炎症引起的不孕時,其主要治則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除口服湯劑外,還可以用灌腸以及針刺療法。

物理療法中最簡單的方法是,用大粒粗鹽500克炒溫熱後以布包裹敷於下腹部,每日1次,直至症狀緩解。顯然這也是一種溫熱刺激。

如果漫性盆腔炎已經形成明顯的包塊,特別是不能排除為新生腫物者,還是以手術治療較好。開腹的目的除了切除外,還可明確不孕的原因,必要時能同時進行輸卵管的成形手術。

子宮內膜異位症合並不孕時,如何治療更好?

約有3/4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合並不孕,治療原則需要根據年齡、症狀輕重、病變部位及範圍,和對生育的要求等各方麵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麵考慮。對於有生育要求者,以中藥和性激素合用效果較好。中藥主要釆用活血化瘀和軟堅散結藥物。因為異位的子宮內膜對卵巢內分泌激素也有反應,長期服用性激素就能抑製排卵或引起閉經,且異位的子宮內膜可以發生退行性變。所以,經過性激素治療後有85%的患者症狀能夠緩解,而且有些不孕患者可以妊娠。如果能夠妊娠,分娩後症狀及體征均有可能好轉。絕經後子宮內膜異位的病變會停止發並將逐漸消失。目前常用的性激素類藥物如下。

(1)雄性激素:用於治療的機理尚不淸楚。甲基睾丸素5毫克,每日1次,舌下含服,連續3-6個月,痛經可得到緩解,但是不抑製排卵,所以服藥期間仍有受孕的可能。因此,一旦懷疑妊娠就應立即停藥,以免繼續服用後對胎兒會有不良影響。

(2)孕激素:在人工合成的孕激素中,最常應用的藥物甲孕酮(安宮黃體酮)等,口服其中任何一種皆可,一般在月經第6-25天服藥能起到抑製排卵的作用,可以連續應用3-6個周期,但停藥後症狀往往又會複發。因此有人還主張以大劑量合成的孕激素長期口服,或配合適量的雄激素,使子宮內膜間質起蛻膜反應,腺體萎縮,最後內膜纖維化,達到病灶消失、減少盆腔粘連的目的。這種療法造成了閉經並抑製排卵,又稱為假孕療法。具體使用時在劑量上應該掌握由少逐漸加多的原則,可維持3-6個月。但是,對於長期服藥者,應該注意定期檢查肝功能,遇肝功能有異常時立即停止服藥。

在國外已經應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年,近年來我國才能自行製造,不過比較昂貴。主要由於其具有輕度雄激素和類孕激素作用。每片200毫克,常用量為每日400-800毫克,可連續服用3-6個月,治療後痛經症狀迅速消失,而且在治療結束後30-45天即能恢複排卵,並可提高受孕率,所以目前多認為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較為理想的藥物。

對於症狀較嚴重甚至有包塊形成者,手術治療或許更為合適,因為不僅可以切除卵巢中異位的內膜囊腫(俗稱巧克力襄腫),而且可以分離輸卵管周圍的粘連、懸吊後位的子宮,並可酌情行輸卵管成形術。這樣更能為解決不孕問題帶來直接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