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不孕(三)(1 / 3)

為什麼基礎體溫為雙相也可能是不排卵的周期?

1969年在研究用藥物誘發排卵時,發現妊娠率較預想的為低。分析其原因,有可能是卵泡雖然成熟但未能破裂排卵。1975年才有人首先對這種情況使用了“黃體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征”的名稱,其英文名縮寫為在正常情況下,於基礎體溫上升後的2-5天做腹腔鏡檢查,應該見到卵巢表麵有排卵斑。但是在這些患者,雖然臨床診斷有排卵,於月經14-20天查腹腔鏡卻不能發現排卵征象。其發生率在國外為6%-72%。

上海醫科大學婦產科醫院歸綏褀等醫師對臨床表現基礎體溫為雙相,月經前診斷性刮宮證實為分泌期子宮內膜,考慮有排卵,並除外輸卵管以及男性因素的不孕患者23例證實有樹卵。其他13例超聲監護下有8例卵泡生長到直徑15-18毫米即停止生長而萎縮,於基礎體溫上升2-4天時,腹腔鏡檢均未見血體或排卵征。說明這13例實際是無排卵而致不孕。然而腹腔鏡並不適宜用於經周期中連續的觀察。超聲檢查不需要手術操作,準確性,卻可以作為比較實用的連續監護排卵手段。

至於卵泡不破裂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卵泡膜太厚,但尚未能最後證實。多數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卵泡發育不良。前述研究還發現,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症似乎有關。但即或是中度子宮內膜異位患者臨床仍常見有排卵。所以可以說,目前對這種情況尚缺乏統一的解釋。

要檢查不能懷孕的原因時,為什麼在需取子宮內膜?

婚後如果因為不孕就醫,首先就要求對男方進行精液分析。醫生們認為,精液分析雖然略有麻煩但並不會給男方的身體造成痛苦。可是,假如男方的精液確實不存在異常情況,通過一般的陰道檢查又不能發現女方存在任何病態,就隻得讓女方接受一次子宮內膜的病理檢查了。

子宮內膜受卵巢周期性內分泌活動的影響,也會發生周期性變化,因此觀察子宮內膜形態的改變就可以間接反映卵巢的功能。例如,在月經臨來潮前或來潮的12小時內,子宮內膜應該仍舊存在分泌期變化。如果這時取出子宮內膜進行病理檢查,證實存在分泌斯時,就可以推測卵巢曾有排卵現象。假如子宮內膜仍處於增殖期,說明並未排卵。同時,通過子宮內膜檢查還可以判斷有無炎症病灶。因為子宮內膜炎造成:不能懷孕的,最常見的就是結核性子宮內膜炎。由於炎症反應,子宮內膜充血、滲出,甚至形成瘢痕,可影響受精卵著床。據統計,因子宮性原因引起的不孕約占不孕的10%,以提倡第一次取子宮內膜時應進行一次全麵的診斷性刮宮。通過刮宮還可以確定子宮腔和宮頸有無畸形,例如可發現由子宮縱陽或其它原因造成的阻塞。

診斷性刮宮與懷孕時的刮宮具體揉作有何異同?

刮宮本身就包括擴張宮頸與子宮腔兩部分操作,一般都不需要麻醉。懷孕後,由於宮腔內有胚胎組織,子宮增大變軟,子宮壁變薄,進行上述操作時,如有不慎極易造成子宮損傷,特別是擴張宮頸或爬宮腔時容易發生,所以常需用宮頸擴張器將宮頸擴張得較大,以使器械更容易進出。診斷:性刮宮時,隻要將宮頸擴張到能進入小號刮匙即可。懷孕期間所得到的宮內組織不外乎是胎盤、絨毛或完整之胚囊。如有胎兒時,應仔細對合出基本完整的軀體。遇懷疑水泡樣胎塊時還應通過病理檢查證實。診斷性刮宮所得到的組織無論多少都應全部送病理檢查,如果宮頸也有病變,還應同時進行宮頸搔爬,並將宮腔與宮頸內容分別送病理檢查。

雖然宮頸不必擴張到很大程度,但診斷性刮宮仍然會給婦女帶來較大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都主張於月經來潮12小時內於子宮四壁各取一點子宮內膜送檢就夠了。取內膜隻需用一個極細的略有韌性的內膜鉤,而且不必擴張宮頸,當然就減少了很多痛苦。但是隻取子宮內膜的缺點是不能全麵了解宮腔的情況,因此大多數人還願意以診斷性子宮作為診斷手段,取內膜隻能作為治療期間的隨訪觀察方法。另外,經過擴張宮頸以後,有些人原來因宮頸狹窄造成的痛經,或因宮頸狹窄阻塞造成的不孕問題也都會迎刃而解。不論是取子宮內膜或診斷性刮宮,都應該於確定為正常周期的月經來潮以後再進行。特別是對於月經不規律的婦女,偶然懷孕後的先兆流產有時會被錯認為是月經,到做出病理診斷後才發現如此嚴重之疏漏,可惜為時已晚。

為什麼一定要在月經來潮的12小時之內取子宮內膜或行診斷性刮官,才能判斷卵巢功能?

對於不孕患者,取子宮內膜或診刮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明確卵巢的功能及判斷有無子宮內膜結核。其實,越早進行所得的結果就越準確。甚至月經來潮前進行更好,但是由於月經來潮前很難判斷是否已經懷孕,隻得於月經來潮後再進行。在12小時之內所取出的子宮內膜應該還很少有脫落,因此如果是正常的情況,.病理所見就是分泌期子宮內膜。假如過了這段時間,子宮內膜就可能又出現增殖期變化,甚至完全看不到分泌期的子宮內膜。這時取子宮內膜就很難分出是根本沒有發展到分泌期,還是分泌期的子宮內膜已脫落。一般認為,有分泌期的子宮內膜說明卵巢有排卵功能,分泌不良時說明黃體功能不足。在月經前或月經即將來潮時取的子宮內膜才有這種診斷價值。另外,結核性子備內膜炎也隻能通過子宮內膜活檢才能確定診斷。隨著子宮內膜的脫落,尋找結核:病灶將更困難,因此選擇時機更為重要。

通過子宮內膜檢查如何判斷卵巢功能?

如前所述,沒有分泌期的子宮內膜可以解釋為無排卵。但是子宮內膜有分泌期者也不一定能肯定為有排卵,還可能為卵泡黃體化未破裂綜合征。另外,根據分泌期子宮內膜的發育情況還可以判斷卵巢功能,是否屬黃體不健或黃體萎縮不全。黃體發育不健全者月經周期常縮短,少於28天,往往伴有不孕或早期流產。這種患者的子宮內膜因為受孕激素影響.不夠,不能產生正常的分泌反應。有些區域例如在血管周圍,因孕激素水平較高可以接近正常,離血管較遠處卻表現為分泌不良。黃體萎縮不全者表現為經期延長,可在經前、經後有淋漓不斷的出血。為明確診斷需要在行經第5天刮取子宮內膜,此時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應該全部為增殖期表現,如果還有部分分泌期內膜殘留,說明黃體功能仍存在。黃體萎縮不全就很難開始下一個正常的周期,也是造成不孕的重要原因。子宮內膜出現分泌期反應,但與正常月經周期的反應日期相比相差兩天以上時,就考慮屬黃體功能有缺陷,有人認為35%的不孕與黃體缺陷有關。

黃體功能有缺陷時,基礎體溫有哪些特殊表現?

基礎體溫用於判斷卵巢功能時,對於無排卵月經周期表現較明顯,因為隻出現單相變化。但是有些婦女雖然出現雙相卻仍不能懷孕,這主要是由於黃體功能有缺陷所致。因此,對於雙相體溫還應該注意其一些特殊的表現。以下幾點可作為診斷的依據。

(1)基礎體溫雖然呈雙相,但排卵後體溫上升緩慢,呈階梯形。

(2)高溫相對上升的幅度不足2攝氏度。

(3)高溫相持續的時間不足12天。

(4)高溫相不穩定,緩慢下降。

凡有以上任何一點,結合子宮內膜的病理檢查一般都不難做出診斷。

為什麼自己並沒有感到結核病症狀,卻會檢查出患生殖器官結核?

女性生殖器官結核和其它部位的結核病一樣,都是由結核杆菌引起的炎症。然而,生殖器官結核往往是全身結核感染的一部分表現,患肺結核、腸結核以後常通過血液傳播而繼發生殖器官結核。這個過程可以很短或相當漫長,.也就是說原發病灶和繼發性病變的發病可以幾乎是同時的,也可以相距數月甚至幾年或數十年。所以,當發現生殖器官結核時,多人的原發病灶可能早已痊愈,當然也就不會再感到有原發病灶症狀。而且生殖器官結核的臨床表現很不一致,有不少病人的確沒有結核症狀,即或局部出現一些症狀也很難與一般的炎症區別。為了提高對生殖器官結核的確診率,必須注意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想到本病的可能性:①患者原發不孕,伴有月經稀少或閉經;②未婚女青年有低熱、盜汗,盆腔炎或腹水;③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時;④過去有結核病接觸史或本人曾有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及腸結核等結核感染。

對不孕患者行宮頸粘液檢查有什麼意義?

子宮頸內膜腺體的分泌功能激素影響,因兩宮蟫粘液在量、性狀(主要為粘稠度)及結晶類型方麵,也隨著月經周期而變化。通過觀察這些變化可以間接了解卵巢功能,並進一步明確不孕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