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學者也不主張以延長哺乳期的方法來防止受孕。在他們的國家裏雖然目前還不強調控製人口,但他們認為延長哺乳期會打亂人口的自然平衡,婦女為維持自己的健康和盡快恢複體形優美,更不願給嬰兒哺乳過長的時間。
產後多長時間就應該開始采取避孕措施?
為了防止計劃外妊娠,應該在產後首次排卵之前就開始采取避孕措施,而不應該等到月經恢複後再開始考慮避孕問題。在埃及,有人曾經統計過,產後1個半月(6周)之內有1(3X的哺乳婦女會恢複月經。所以一般認為,應該在分娩以後6周,經過婦科檢查證明生殖器官已經恢複正常,才可以開始有性生活。正因為目前國內外都還沒有很好的方法來確定產後恢複排卵的日期,既然產後6周生殖器官已經開始恢複正常,就有可能排卵甚至妊娠。所以,無論是哺乳或不哺乳,無論是月經恢複或仍然閉經,從產後6周恢複性生活起,就應該采取嚴格的避孕措施。
為了幫助婦女決定產後應該何時恢複應用避孕劑,還有人對墨西哥用母乳哺喂嬰兒的婦女進行過研究。
觀察29名哺乳婦女(I組)及8名不哺乳的婦女(II組),產後3個月時II組約有50%而1組僅有28%恢複排卵,產後6個月時II組全部,而I組僅有60%恢複排卵。另外,還有人證實,產後3個月已經給嬰兒添加輔食(說明母乳不足)的母親中44%已開始恢複排卵,到產後6個月時此組婦女中89%均已排卵。而同一時期中,在仍堅持完全用母乳喂養的婦女中僅有36%恢複排卵。所以得出結論:不是以母乳哺喂嬰兒的婦女一旦恢複性生活,就應該采用避孕措施,於減少哺乳次數並開始給嬰兒添加輔食時,更要注意。
產後不來月經就可以肯定沒有懷孕嗎?
據統計,產後第1年末有60%的哺乳母親會恢複月經,而在月經已經恢複的哺乳婦女中,於1年之內有87%恢複排卵,如果未采取避孕措施有妊娠。作為產後已恢複月經的哺乳婦女,其發生排卵和妊娠的比例明顯高於閉經的哺乳婦女。但是,在產後閉經的哺乳婦女中近80%在她們產後的第一次月經來潮之前就會有排卵,因此雖然產後還沒有來月經,就有3%-7%妊娠。
所以,即使產後還沒有來月經,也應該提醒婦女及時采取避孕措施。而且,一旦有惡心、食欲不振等類早孕反應出現,或哺乳婦女乳汁突然減少時,應想到有妊娠的可能,並及時請醫生檢查,明確診斷和采取相應的措施。隨著哺乳期延長,妊娠的可能性也會日益增加。哺乳期婦女即使月經已恢複正常,測量其基礎體溫發現也隻有不到50%呈雙相型。因此基礎體溫並不能作為是否排卵的依據。哺乳期懷孕最早的表現往往是乳汁突然減少,而不得不給嬰兒添加其它副食。
產後使用避孕藥對泌乳是否有影響?
很早以前,就有人發表過論述,證實口服大劑量的避孕藥對泌乳會有一定影響,低劑量的卻沒有。近來又有一些人發現,甚至是在口服避孕藥中所含雌激素的劑量相對較低時,也能夠抑製乳腺的分泌,於產後越早服用,影響就越大。但是,另有一些臨床工作者相信,含雌激素量較低的口服避孕藥幾乎極少引起泌乳問題,而且仍然認為這類避孕藥是哺乳期婦女可以選擇的一種良好避孕方法。盡管目前說法不一,但一般來說單純含孕激素的避孕藥物,特別是最近美國製成的微量丸,對泌乳的影響極少,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據美國齒床醫師觀察,接受單純含孕激素類的避孕藥與接受一般含複合成分避孕藥者比較,發生乳汁量減少之比為0:32。服藥的時間應該在產後6-8周,於進行婦科檢查確證盆腔已恢複正常後再開始用較好。
關於口服避孕藥從母體進入乳汁,繼而進入吃奶孩子體內的途徑,目前所知甚少。從理論上來說,避孕藥出現於乳汁中的情況取決於:①開始用藥的劑量、水平和途徑;②母血中藥物的濃度;③乳腺攝取藥物的機製和程度。實際上,在一些比較發達的國家中,婦女能夠很容易為嬰兒補充到所需要的食物,因此避孕藥對泌乳的影響並不成為問題。而在農村,特別是在一些偏僻的地區,如果以母乳作為嬰兒的主要營養來源時,避孕藥對於泌乳的質和量以及持續時間的不利影響,將會成為人們選擇避孕方法時的重要著眼點。
口服避孕藥對吃奶的嬰兒有無不良影響?
60年代和80年代早期,雖然都有人報告過,在一般的使用劑量範圍之內,婦女服用避孕藥之後,接受母乳的男嬰或女嬰都會有乳房增大的表現。但是,直到目前還並未弄清楚,人類乳汁中激素含量究竟達到什麼程度,才會影響到新生兒的健康。據有人觀察,隻要每片藥中所含雌激素量不足50毫微克,甲基孕酮不足2.5毫克,或炔雌甲醚不足100毫微克,婦女所吸收的劑量就遠沒有達到除了抑製排卵之外還產生其它副作用所需要的劑量。國產避孕藥所含激素量完全符合上述標準,所以雖然在我國已有大批婦女用藥多年,並未發現過對母親或新生兒有任何影響。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還都不禁忌給哺乳的母親用苗體類避孕藥。但是除了在母體泌乳方麵的影響之外,其對新生嬰兒還有什麼影響,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有待於做進一步的調查與統計。
產後哺乳期能否放置宮內避孕器?
最近國內外很多專家推崇產後立即放置宮內避孕器。無論是自然分娩或剖腹產後當時放環,都可以省得以後單為放避孕環而再接受一次手術。但是,已經知道哺乳動作會反射性地造成子宮收縮,所以哺乳期婦女如果放置宮內避孕器,會經常出現由子宮收縮造成的痙攣性下腹疼痛。雖然這種疼痛並不嚴重,對婦女大多並無妨害,卻有可能使得宮內避孕器排出。再加上放置宮內避孕器初期可能會有出血等反應,就會使婦女的產後休息及恢複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有不少人主張,還是生產後子宮充分恢複放置宮內避孕環更好。不過這也要因人、因地製宜,如果沒有對避孕的堅定信念,產後還得自己照顧孩子,一旦忙起來懶得為避孕就醫,等又懷孕了才後悔“不如當初放個避孕環好”,那還是產後就放避孕環比不放好。即或發現脫落,仍可以於產後6-8周再重新安放一次。
哺乳期用什麼方法避孕比較安全?
產後早期就可以使用外用屏障法避孕,外用屏障法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於陰道內放置藥物或工具,使精子和卵子不能相遇,包括子宮帽、陰莖套、陰道隔膜以及外用殺精劑等。這些工具顯然對泌乳不會有什麼影響,現在使用的殺精子藥物含有硼酸、乳酸或柳酸,另有對精子起特殊作用的一些複雜化合物,如己基雷鎖辛、重硫酸奎寧、乙酸苯汞等。這些藥物雖然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隻能起到阻止精子穿行的機械屏障作用,並降低陰道值,從而固定並破壞精子,對陰道壁並無危害。殺精子藥的效用除取決於上述有效的殺精子成分,還與所含介質(陚形劑)的物理性質有關。陚性劑必須具有:①適宜的粘滯性,使精子能滯留足夠長的時間,以便殺精子的化學成分充分起作用;②必須具有易展成表麵膜的物理性質,正是由於具有這些物理性質,才能保證殺精子成分幾乎不能通過陰道吸收,所以殺精子藥物對泌乳也不會有影響。因此,從產後早期就可以使用外用屏障法避孕,這樣很安全。
此外,哺乳期卵巢功能受到抑製,卵巢產生的雌激素水平低下,會引起陰道上皮細胞變薄,潤滑程度降低。在此期間使用避孕藥膏或避孕栓等,除了對避孕有效外,還能對陰道起到一定的潤滑作用。但是應該注意,隨著子宮和陰道的逐漸恢複,如果使用陰道隔膜和子宮帽,型號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維持其避孕效果。因此在這段期間,還愚以男同誌使用避孕套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