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自然避孕法(安全期避孕法)
自然避孕法的特點是既不用藥物又不用工具,隻根據婦女生理的周期性變化選擇適當的時間過性生活.就可以防止受孕。然而,這種方法有一定的難度.即使能夠鞏握也難以避免一些意外因素影響其效果,所以,雖然自然避孕法在理論上有科學性,值實際效果常不夠理想,一直不為專家們所推崇。
自然避孕法的理論根據是什麼?
一般來說,婦女在每次月經周期中隻有一次排卵,每次隻排一個卵。卵子離開卵巢後僅能生存2-3天,而且隻在排卵後約24小時內有受精能力。精子進入陰道後能存活較長時間,但如超過48小時也失去受精能力。因此,如果自排卵期2-3天至排卵後2-3天避免性生活,就可以防止受孕。采用自然避孕法的關鍵就在於婦女要掌握自己的排卵時間,尋找避孕的安全期,所以人們通常又將自然避孕法稱為安全期避孕法。
自然避孕法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月經周期規律的婦女一般可以通過以下三種辦法,來推測自己的排卵時間。知道排卵時間後才能推算容易受孕的時間。
(1)根據月經周期推算:排卵期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2天,這種方法也叫月曆表法。
(2)觀察月經周期中宮頸粘液粘稠度和性狀的變化。
(3)測量基礎體溫。
目前由於還沒有簡便、易行、準確可靠的排卵測試法,隻能將以上三種方法所推測的結果互相作為參照,在一般情況下,對於提高避孕成功率還是有一定用處的。
月經周期不規律的婦女很難掌握排卵期,因此不適合使用自然避孕法.
怎樣使用月曆卡方法推算安全期?
要使用這種方法,必須先有一個記錄月經日期的卡片,逐月在卡片上記錄出每次月經持續的日期和相隔的期限。以每次出血的第1天作為每個月經周期的第1天,自這一天到下次月經的第1天為一個周期。至少需記錄最近的8個周期,推算出的結果才比較可靠。
從最短的周期中減去18天,是可能會受孕的最早-天;從最長周期中減去11天,是可能會受孕的最後一天。以這兩天代表有可能會受孕期限的開始和結束。
例如,從一位婦女的月經卡中查出,最短的月經周期為25天,最長的為30天。那麼,在月經周期中她可能會受孕的期限是,月經周期的第7-19天。
除了容易受孕的這段時間之外,月經周期中其餘的時間都可以被看作安全期。一般又認為,同樣屬於安全期,以排卵期之後到下次月經前這段時間的安全性最可靠。月經結束以後到排卵前這段時間內,由於精子生存的期限可能會延長到5天或更長,排卵又可能因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提前,所以隻能被看作是相對安全期,失敗的妊娠多發生於這段時間之內。
我國民間簡易的推算方法是,根據自己月經周期的規律,先找出下次月經應該來潮的日期,然後再向前推12-16天的範圍作為危險期,也就是這段時間不安全。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把這段不安全期再向前推3天及向後推1天。即下次月經前的11-19天為不安全期,其餘時間為安全期。
如何測霣基礎體溫?
基礎體溫是指健康人在清醒狀態下的最低體溫。一般是在經較長時間(約6-8小時)的睡眠醒來之後,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測量。可以用口表也可經直腸用肛表測試,不過後者較為不便4選擇一種測量方法後就得堅持總用這種方法,以便於前後比較。要掌握自己的基礎體溫至少應連續觀察3-4個月經周期。具體的方法是,於每日清晨睡醒後,在還未講話、七起床活動時,就用體溫計測量5分鍾,腋下需試10分鍾為了減少活動對體溫的幹擾,應把體溫計放於床邊或枕下,以便伸手就能取到。起床後將所測的溫度記錄(打點即可)予基礎體溫紙上相應日期處,最後可將每日所記各點逐一連成曲線,為了能更正確地反映身體的情況,需要將自己每天生活中的有關亊項也記錄於相應的日期內。以便參考。
怎樣理解基礎體溫變化的臨床意義?
利用基礎體溫的變化可以判斷排卵日期。其道理在於,卵巢中的卵泡受雌激素影響。成長到-定程度就破裂並排卵,排卵後的卵泡演變為黃體,黃體產生的孕激素有熱作用,可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使體溫升高。所以,基礎體溫於排卵前呈低溫相,排卵後上升為高溫相。排卵前後平均相差約0.3-35攝氏度。在月經周期中這種變化的基礎體溫曲線稱雙相型體溫曲線,意味著婦女具有排卵功能。但是,最近還有不少資料表明,基礎體溫曲線呈雙相型者並不一定有排卵,成熟的卵泡可以臨床證實無排卵表現。另外,即使有排卵也很難斷定究竟在哪一天。有人推測發生於出現雙相體溫前的2-3天。另有人觀察到,基礎體溫由低溫相轉變成高溫,通常會出現一個突然下降的記錄.在這個時候伴發有下腹痛。因此認為,排卵就發生這個時候,但目前尚無足夠的根據說明如此判斷是否確切。
基礎體溫如果始終呈單相型,對幹診斷無排卵及沒有黃體形成卻有重要意義。經過高溫階段,然後體溫開始下降,也是血液中孕激素水平開始降低的反映,應該很快就有月經來潮。一般認為,在出現高溫相的第4天以後,即使有排卵,卵子也失去了受精能力,因此不必再避孕。但是:超過月經應該來潮的日期,假如體溫仍持續不降,就需要特別注意及時排除妊娠的可能。
月經周期中宮頸粘液有哪些生理變化?
正常情況下,在月經剛幹淨時體內雌激素水平低,子宮頸管分泌的粘液量很少,隻有一點淡黃色、粘稠的液體。隨著雌激素水平不斷增高,宮頸粘液的分泌量也逐漸增加,粘液變得稀薄而透明,狀似蛋清,在排卵達到高峰。這是鹽分增加的結果。這種清亮、光滑的子宮頸粘液由於是等滲的,隨著氯化鈉比例的增加而導致水分也增加,故顯得稀薄而量多。這種粘液還有較強的延展性,能拉成細絲而不斷,拉絲長度可達10厘米以上。如將這種粘液拉絲作塗片檢查,幹燥後在顯微鏡下可以見到羊齒植物葉狀的結晶。這種結晶在月經周期的第6-7天出現,到排卵期最為清晰而典型。
排卵以後,在孕激素影響下,粘液的分泌量逐漸減少,質地變粘稠而混濁,延展性差,容易斷裂。塗片檢查可見結晶逐漸變模糊,至月經周期第22天左右完全消失,為排列成行的橢圓體所代替。
婦女自己能否體會到宮頸粘液變化的規律?
大多數婦女能夠體驗到宮頸粘液變化的規律。在月經期出血掩蓋了對粘液的感覺。月經期以後的最初幾天會感到陰道有些不太濕潤的分泌物,沒有粘液。接著,就開始有較粘稠、發暗、黃色或灰白色的粘液,但是仍不會感到陰道太濕。以後,越接近排卵期,濕的感覺就越明顯,而且有粘液出現。粘液越來越透明、滑潤、甚至用手指觸摸都能拉成很的絲而不斷。這種變化達到頂峰時,推測就是排卵的時間。
在即將排卵時,宮頸外口往往顯得更擴張,除了感到有些輕微的下腹痛之外,還會出現一些症狀,例如心情憂鬱、腹部墜脹、下腹一側不適感、經常有便意等。根據自己月經周期的卡片記錄,觀察宮頸粘液的變化,結合排卵期症候的出現,不難斷定排卵日期已臨近。
一旦這種透明、滑潤的粘液減少,甚至不再能夠被察覺,或者又變成粘稠發暗的白帶,就會覺得陰道幹燥了。有些月經周期短的婦女可能從來就沒有感覺陰部幹燥,這是因為黃體功能欠缺所造成。但是,隻要認真對比每天從陰道中流出液體的濕潤度及粘稠度,並記錄這些變化,掌握自己不同時期宮頸粘液的特點,仍會有一定價值。
怎樣區別不同時期的宮頸粘液?
觀察宮頸粘液的變化如同看基礎體溫一樣,都可以用來推測是否有排卵。在觀察宮頸粘液時,必須小心地采取標本,不要混入精液或由於炎症產生的分泌物。陰道內用藥以後也會使宮頸粘液發生變化。因此,許多專家主張,為了使觀察結果更可靠,從采取標本的前一個月起最好停止性生活。此外,衝洗所得到的陰道內容物並不能用來觀察宮頸粘液的變化,因為隨著很多白帶被衝出來,宮頸粘液結晶也會受到破壞。為了使婦女能夠解釋自己於月經周期中的不同時期感覺到的在陰道口或陰道內粘液的特點,列舉不同時期宮頸粘液的區別。
自然避孕法的缺點是什麼?
對於渴望懷孕的夫婦來說,用觀察基礎體溫和宮頸粘液的方法,可以找到最容易受孕的日期,一般是從月經周期的第9天開始直到基礎體溫升高,這段時間內以隔日有一次性生活比較合適。可是,對於想依靠這種方法避孕的夫婦來說,由於在容易受孕的這段日子裏必須禁欲,也許會引起性欲減退。所以,有些夫婦雖然能夠掌握這種避孕手段,卻並不情願萇用。個別生育能力較強的婦女,在月經剛幹淨或即將來潮時,就是因為考慮到是在安全期內而未采取避孕措施,結果卻出現計劃外妊娠者。很多人將這種失敗解釋為,排卵可以受多方麵因素的影響,條件有所改變時,就會引起提前排卵或第二次排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