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避孕(七)(3 / 3)

為什麼有的人放環後經常腰酸、下腹墜痛?

有人認為這是環嵌頓在子宮裏的結果,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環放在子宮腔裏並不是直接貼在子宮壁上,而是挨近子宮內膜。子宮內膜有周期性的變化,每月脫落1次,不可能將環卡住。但是,如果放的環過大或者放環的時候,根本就未將環送到子宮的底部,以及放環後環又下降,都會使所放的環位於子宮下段。這樣不僅影響避孕效果,而且因為下段的宮腔狹窄不適於環的留置,環作為異物會經常刺激子宮壁肌肉引起收縮,以致總有腰酸和腹部下墜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放環時要注意選擇和子宮腔深度大小及形狀一致的環,手術時一定要將環放至宮腔底部,放入要矯正一下,如果退出器械時確實將環有些帶出,一定要立即將環送回原來的位置。

放環手術中可以有輕微的腰酸、下腹墜痛,一般人雖然都可以耐受,也有個別敏感者能發生迷走神經過度興奮綜合征,表現為脈搏緩慢、血壓低。據山東省人民醫院報告,1979年1月至1980年7月共放環1498例,其中有13例,出現迷走神經過度興奮綜合征,多發生於手術後,持續10-15分鍾。國外還有報告發生心跳驟停者。迷走神經過度興奮綜合征多見於宮頸內口較緊,瑋有過人工流產史,估計已造成內部分粘連者。經及時處理都能很快恢複。但是,必須注意排除是否已造成子宮穿孔引起的休克或合並其它急腹症。

放環後還需要定期檢查嗎-怎樣檢查?

放環後,為了能及時發現並治療一些副反應,和明確環的位置是否正常,應定期隨訪,隨訪時間為術後1個月、3個月及6個月各1次,以後每年1次,直至取出。隨訪的內容包括詢問自覺症狀及月經表現情況,並進行婦科內診檢查.注意有無炎症表現及新生物\有特殊情況時更應隨時就醫和進行檢查。

宮內避孕環的脫落常發生於放環後第1年,特別是前3個月。因此,放環後第1個月和第3、6個月的隨訪尤為重要。1年以後如果沒有特殊症狀,1年隨訪1次就夠了。據統計,放環超過3年者幾乎沒有環脫落的。

診斷環的脫落、異位及位置下移與否,目前仍以X線和超聲波檢查為主要手段。近年來應用的宮腔鏡直視檢查似乎更為直接和可靠,可惜這項操作會造成一定的痛苦。帶尾絲的避孕環比較容易觀察,如果尾絲變長了,就有可能是環位置下移,但是找不到尾絲不一定就是環脫落了,也有可能是環已經向腹腔或宮壁移位,或環仍舊在正常位置,隻不過是尾絲已經脫落。所以看不到尾絲時應該進一步明確原因,即使環存在也還是取出來換一個好,免得帶環者總是放心不下。

新研製的用包在塑料內的磁性金屬做成的環不需要尾絲,帶環者隻要站在特殊的感應器前,就可以檢查出宮內避孕環所產生的磁場,電視屏幕上還可以顯示出避孕環安放的位置是否妥當,不過這種環目前還處於試驗階段。

選擇不同時機放環,臨床效果和副作用有什麼不同?

據國內7個省市22個醫院組成的協作組觀察,自1983年7月至1984年2月共放環5408例。除常規放置期之外,於自然分娩後即時、剖宮產時、產後3-7天、中期妊娠引產後、鉗刮術後即時和月經期第3-5天分組放環。自然分娩後即時和剖宮產時放置的是22號帶腸線結的金屬單環,其它組放置的都是一般金屬單環。比較以上各組的臨床效果和副作用,在這個時期所放的環中,帶環妊娠者為294例,占5.4%。所有各組放環後產後出血和感染率均低於一般指標,對哺乳也無明顯影響。由此說明,放環的時期不同與副作用及臨床效果關係不大,與帶環妊娠率也無明顯關係,況且自然分娩及剖宮產當時就放了環,還能減少哺乳期人工流產率,更值得推廣。

長期放環會長癌嗎?

我國在1973年衛生部頒發的《節育手術常規》中規定,金屬環放置年限為7-10年。可是,目前我國有許多婦女已放放20年甚至30年,臨床並未發現不良反應。

至於長期使用後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

已經成為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北京宣武醫院計劃生育研究室於1986年選擇了放環10年以上要求取環的婦女50例,進行宮腔、陰道細菌學及子宮內膜組織學的觀察。其中上環年限最短者10年,最長23年,年齡最輕者36歲,最長者64歲。正常的子宮腔內應該是無菌的,觀察的病例中卻有3例細菌培養為陽性。然而,這3例婦女的子宮內膜卻未發現局灶性改變,與細菌培養陰性的子宮內膜對照也無特異性差異。另外,子宮內膜炎的發生率並未增加,而且沒有發生癌前病變或癌變者。因此可以說明,長期使用避孕環是安全的。

為什麼有的婦女放環後仍能懷孕?懷孕後怎麼辦?

放環後受孕的主要原因是環下移或脫落,已不能起到避孕作用。如果環的型號偏小,未能充分接觸到子宮腔表麵,就不能發揮足夠的避孕作用。至於環已脫落或異位到子宮外麵,而帶環者卻不知道,因此並未采取其它避孕措施的也大有人在。根據很多資料分折,帶有避孕環而妊娠者約有半數會發生流產,而且合並感染者比沒有帶避孕環流產者多2倍,也有個別報道帶環受孕後,胎兒娩出時見環嵌於胎兒體表或胎兒發生畸形。可是,還有為數不少的放環後妊娠者在進行人工流產時,並未發現環的位置或療狀有任何改變,因而不能解釋避孕失敗的原因。無論屬於何種情況,國內外專家一致主張,當放環以後確診為妊娠時應立即進行人工流產並取出宮內環。

放環後為什麼有的人會發生官外孕?

近年來,很多人已經注意到放避孕環以後有不少婦女發生宮外孕。據國外統計,放環者宮外孕的發生率一般為1-5比不放環者高7-10倍。自70年代以來,宮外孕與使用避孕環的關係日益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注意。北京朝陽醫院婦產科與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所合作,應用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對北京朝陽醫院234例宮外孕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使用避孕環者的宮外孕發生率為未使用者的50倍,結果略低於國外報告。

避孕環存在幹宮腔內可能使發生宮外孩的危險增加。因此,帶有避孕環的婦女出現腹痛、月經延期和陰道不規則出血時,應及時想到宮外孕的可能。對於放環後發生宮外孕的:原因,一般解釋為避孕環可以增加發生輸卵管炎症的危險,妨礙孕卵的運行,所以雖然避孕環能預防孕卵在子宮內著床,卻不能預防宮外孕,受精卵能夠停留於輸卵管或卵巢中並繼續生長。但是,這種解釋還缺乏足夠的說服力,目前有關這方麵的研究工作仍在進行中。

放環是否使生殖器官發生感染的可能性增加了?

按照常規消毒情況下放環,本身不應引起感染。個別抵抗力較差或原有慢性病灶者,放環以後有可能誘發感染,但過抗炎治療多數能夠很快恢複。實際上,造成放環後感染的原因可以來多方麵,例如,上環手術操作沒有絕對符合無菌規定,環的消毒不夠嚴格,以及放環後不注意衛生等。更有人認為,避孕環長期存在,尾絲本身就是易感因素,因為尾絲可以成為細菌自陰道進入子宮腔的依附物,從而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子宮頸的保護作用。可是對於這種說法,目前還有很多爭論。

我國包頭醫學院陳述等對118例曾經放過無尾絲金屬環者的輸卵管標本進行檢查,並與對照組未放環者130例比較,結果表明炎症的發生率不存在明顯差異。這說明,我國所使用的無尾絲的避孕環對輸卵管炎症的發生並沒有明顯的影響。此外,同事曾經檢查過50名從來沒有使用過避朶環的婦女所切除的子宮,發現宮腔全部是無菌的;可是16名使用過宮內避孕環者中,有14名宮腔培養出細菌,然而這些人卻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在另外4名使用帶尾絲的宮內避孕環者子宮中卻沒有分離出細菌。這再次說明,對於放尾絲是否能增加盆腔感染的機會仍很難下定論。由於帶尾絲的環和隨時取出來都十分方便,因此仍有不少人願意采用這種環。

因為盆腔感染的診斷及發病率的統計本身就存在很大差異,要估計其與放環的關係尤其困難。不過,放環者發生感染的機會肯定多於不放環者。

無論使用的是哪種類型避孕環,確診合並感染,都主張先盡快將其取出,並抓緊時機控製感染,以防止遺留有慢性盆腔炎,甚至造成不孕。

怎樣發現避孕環異位如何防治?

避孕環異位一般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穿過子宮壁進入腹腔,另一種是嵌頓於子宮壁的某一部位。造成避孕環異位的原因可能是放置不當,將環直接嵌入子宮肌層或穿透子宮壁送入腹腔。避孕環過大、光潔度不好或接頭處有斷裂時,更易發生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