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藥對肝髒有哪些影響?
口服避孕藥對少數人有可能引起暫時性肝功能減退。在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中,有6-20、穀丙轉氨酶升高,停藥後又恢複正常。極少數婦女服藥後可能發生全身皮膚瘙癢及黃疸,停藥7-8周後消失。因此,患急、慢性肝炎,有肝功能異常及膽囊疾患者,最好別用避孕藥。據國外報道,使用大劑量口服避孕藥3年以上者,肝細胞腺瘤的發病率增加。這類腫瘤從組織學觀點來說是良性的,但當它繼續生長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導致肝被膜破裂,造成腹腔內出血以致死亡。這種罕見的腫瘤被診斷出來之前,患者常會有持續幾個月的腹痛。美國每年大約診斷出人320名,其中282名(88%)可以歸因於使用過口服避孕藥。他的報告中還提到,有兩對姐妹同時使用口服避孕藥,都發現了肝髒腫瘤,因此估計在這方麵可能還有遺傳因素。在我國服避孕藥者中迄今還未發現過人患者,估計與我國所用的避孕藥中雌激素含量較少有關。
避孕藥對機體代謝是否有影響?
(1)糖代謝:約有半數左右的服藥者糖耐量降低,但尿;糖陰性,而且沒有糖尿病的症狀。停藥後糖耐量可以很快恢複正常,但有一部分人恢複較慢,其臨床意義尚不肯定。
(2)脂類代謝:用避孕藥後少數人可以發生血清脂類增加,長期用藥的婦女空腹時血清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和較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升高,心肌梗塞的發病率因而增加。南京醫學院給連續服用複方避孕藥半年以上的143例,婦女測定隔夜空腹血脂,發現長期用藥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明顯升高,預示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潛在危險。但是,由於生育年齡婦女對心血管疾病有特殊的抵禦能力,因此服避孕藥對脂代謝的影響並不為人們所重視。
(3)與血清催乳素的關係:臨床陸續有報道,使用口服避孕藥者有時可能出現閉經泌乳綜合征,主要與外源的激素和孕激素對丘腦下部抑製有關。中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研究60例婦女口服複方18-甲基炔諾酮後的血清催乳素數值和高催乳素血症及溢乳的發生情況,並與50例未服藥婦女相比較。結果提示:服藥可以暫時引起血清催乳素值輕度升高,但其變化無顯著意義。不過,溢乳是高催乳素血症和垂體腫瘤的常見症狀之一,因此有溢乳者應進一步檢查,最好暫時不要服避孕藥。
為什麼有的婦女長期服藥後,麵部會出現蝴蝶樣褐色斑塊?
長期服藥以後,確實有一部分婦女於兩側麵頰和口周出現象蝴蝶樣的褐色斑塊,這是麵部色素沉著的結果,有人稱為“蝴蝶斑”。這種表現和有些婦女妊娠以後麵部的皮膚改變相似。估計可能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增高,刺激黑色素細胞活躍所致。不過,正如分娩以後蝴蝶斑可逐漸消退一樣,停服複合的苗體類避孕藥後,蝴蝶斑也能逐漸消退。
有人說久服避孕藥者容易患陰道炎,是這樣嗎?
服用苗體類避孕藥以後,由於卵巢功能受到抑製,雌激素水平過低,以致陰道上皮組織變薄,抵抗力減弱,從理論上說容易發生感染。臨床觀察,長期服用避孕藥者,尤其服用雌激素含量較高的避孕藥者,容易發生陰道黴菌感染。這主要是由於外源性的雌激素增加了陰道上皮的糖原,使陰道更趨向於酸性,有利於黴菌繁殖。這個結果並不是藥物本身直接造成的,所以發病者並不一定要停藥,隻要注意個人衛生,阻斷傳染環節就可以不感染,即使感染了也很容易治愈。為了改變陰道的酸性環境,有黴菌感染時,可以用2%的蘇打溶液坐浴,每日1-2次。
有子宮肌瘤的人能服避孕藥嗎?
有子宮肌瘤的人服避孕藥以後,主要是怕避孕藥中含有雌激素會促進子宮肌瘤的生長。因為在子宮肌瘤的病因中,很多專家都公認的一點,就是雌激素水平偏高,避孕藥中含有雌激素顯然就對疾病更為不利。但是,英國牛津計劃生育協會長期隨訪17000餘例用各種避孕方法的婦女,在其中挑選535例患子宮肌瘤者和相應年齡組對照,發現每用5年避孕藥發生子宮肌瘤的危險性下降17%。估計,這可能是因為避孕藥中所含的孕激素起到了保護作用。所以,可以認為子宮肌瘤患者如果服用含雌、孕激素複方的避孕藥,對子宮肌瘤沒有不利影響。
長期服用避孕藥能否降低性欲?
關於避孕藥和性欲的關係,目前國內外還很少有報道。已經肯定的是,避孕藥是安全、有效,又不影響性生活的避孕措施,因此,人們服用避孕藥以後幾乎沒有怕妊娠的顧慮。由於增加了安全感,更能體驗到性生活的樂趣,促使夫妻關係和諧。此外,由於一些與雌激素不足有關的症狀可以因使用避孕藥而得到控製,有些婦女反映服藥過程中性欲增強。然而,40歲以上的泊女服用含性激素藥物容易發生並發症,應該勸她們盡量避免使用避孕藥。
避孕藥是否會引起人體發胖?
其實,有很多因素可以引起人體發胖。服避孕藥後,由於生育有了計劃,可以合理安排生活,心情愉快,很多婦女自然就會發胖。少數婦女服藥以後,因為激素有水和鈉的瀦留作用而產生水腫,顯得有些發胖。另外,由於孕激素有一定的蛋白同化作用,某些婦女的體重確實也會有些增加。但是停藥以後這些改變能夠很快恢複。肥胖婦女如果合並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不適宜服用避孕藥。不管原來是否肥胖,如果服藥期間體重有明顯增加,就應該停藥,改用其它避孕方法。
長期使用避孕藥是否會引起免疫功能低下,而容易患病?
過去曾有一些體外實驗提示,雌、孕激素可能抑製機體細胞的免疫功能,並懷疑使用體類避孕藥的婦女病毒或尿路感染增加可能與免疫功能降低有關。為此,貴州醫學院婦產科曾觀察了132例婦女的免疫狀態,其中使用國產長效避孕針1號的婦女40例,使用短效複方18-甲基炔諾酮的婦女47例,未用避孕藥的婦女45例。結果發現,用藥婦女的多項主要免疫指標均與未用藥婦女接近。提示用藥期間血清中的性雖體激素水平並不具有免疫抑製活性。另外還有人認為,以孕激素為主的避孕藥多表現為免疫促進作用,以雌激素為主的避孕藥多表現為免疫抑製作用,這種抑製作用就有可能增加了對細菌和病菌的易感性,甚至增加了發生腫瘤的危險。可能是由於近年來注意到不斷減少避孕藥中雌激素的含量,並不斷改進雌、孕激素配方,以至於其對免疫功能不表現什麼影響。如上述貴州醫學院婦產科的研究結果,國產長效避孕針I號及短效複方甲基塊諸謫對用藥婦女的免疫能並未表現出抑製或促進的作用。
使用口服避孕藥與其它藥物間互相有影響嗎?
如果短期使用口服避孕藥,與其它藥物間一般來說互枏的影響並不明顯。長期使用以後,與有些藥物能互相有一定影響。
(1)對其它藥物的影響:口服避孕藥能減低降壓藥的作用,正服用降壓藥的婦女最好不要用口脤避孕藥節製生育。另有作者報道,正服用降糖藥物的輕度尿病人,若同時服用口服避孕藥,需要增加降糖藥物的劑量。
(2)其它藥物對口服避孕藥的影響:
1.能增加口服避孕藥效果的藥物:主要有維生索0。對於那些本來就激素水平略顯不足而於月經間期有出血的妞女,加用維生素C以後,可增加腸道對避孕藥的吸收,因此.藥效有所提高。
2.可能降低口服避孕藥效果的藥物:目前了解得比較:多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利福平:1971年首先報道,用利福平又同時服用口服避孕藥的51名結核病女患者,其中38例發生了月經間期出血。現已證明,利福平是一種強有力的藥酶誘導藥物,能加速激素的代謝。1980年8狀4等進行了試驗證明消除速率,所以能降低口服避孕藥的藥效。考慮到結核病患者如果避孕失敗就必須中止妊娠,因此建議在服用利福平期間,最好不要用口服避孕藥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