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遭到一千三百多次拒絕後,一位曾拒絕了他二十多次的導演對他說:“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演好,但你的精神讓我感動,我可以給你一個機會。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不過,先隻拍一集,就讓你當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從此便斷了當演員這個念頭吧。”
為了這一刻,他已做了三年多的準備,機會是如此寶貴,他怎能不全力以赴?三年多的懇求,三年多的磨難,三年多的潛心學習,讓他將生命融和到自己的第一個角色中。
幸運女神就在那時對他露出了笑臉。他的第一集電視劇創下了當時全美最高收視紀錄——他成功了!
現在,他已經是世界頂尖的電影巨星,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龍。
關於史泰龍,他的健身教練哥倫布曾經做出如此評價:
“史泰龍從來不懼怕失敗,他的意誌、恒心與持久力都令人驚歎。在逆境中,他善於調整自己的情緒,他是一個行動專家,他從來不讓自己情緒低落,從不在消極的思想中等待事情發生,他主動令事情發生。””
在逆境中無所畏懼者,正是高情商的體現。
情商之所以能發揮出異乎尋常的功效,關鍵在於它是對現實的能動適應。隻有在現實衝突中,情商才能有所作為。
高情商者都是敢於正視現實,勇於與現實作鬥爭的人,他們都有一部血與淚交織著的艱辛的奮鬥史。
現實是殘酷的,現實正由於其殘酷而精彩、美麗。隻有在失敗的鐵砧上不斷錘煉,才能鍛造出鐵的品質。正視現實,最重要的就是要正視失敗。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因水門事件被迫辭職之後,久久沉浸在失敗的憂憤和痛苦之中。
媒體的窮追猛打,朋友惟恐避之不及,兩次當選的輝煌,與現在的窮途末路形成強烈反差。這一切,使得62歲的尼克鬆患上了內分泌失調和血栓性靜脈炎,他幾乎是在苟延殘喘地度日。
然而尼克鬆沒有在不利的環境中倒下,他及時地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告誡自己:“批評我的人不斷地提醒我,說我做得不夠完美,沒錯,可是我盡力了。”
他不畏懼失敗,因為他知道還有未來。他始終相信,……勇往直前者能夠一身創傷地回來”,他重新調整心態,迎接新的挑戰,鼓舞自己從挫折中走出來。
在這之後,尼克鬆連續撰寫並出版了《尼克鬆回憶錄》、《真正的戰爭》、《領導者》、《不再有越戰》、《超越和平》等巨著,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實現了人生應有的價值。
失敗使強者愈強,勇者愈勇,也可使弱者更弱,甚至從此一蹶不振。
貝多芬也曾陷入了近乎絕望的困境中,在他才華橫溢之時,他的雙耳卻失聰了。他一度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整天酗酒,甚至想過自殺。
但是,音樂的力量又使他重建了信心,他以更堅強、更無畏的精神來正視現實。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種偉大的精神,促使他在常人無法想像的痛苦中,創作了舉世聞名的《命運》交響曲。
在逆境中,人的情緒會極端消沉,高情商者能很快走出失敗的陰影,自己拯救自己。
情商高的人對現實的適應性強,集中地體現在挫折承受能力上。正視失敗並不意味著消極地承受,相反,它意味著轉敗為勝的可能。轉敗為勝的關鍵在於信心。隻要建立起信心,堅持奮鬥,就必定能突破困境。
在時運不濟時也永不絕望
李·艾柯卡曾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總經理,後來又成為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總經理。作為一個聰明人,他的座右銘是:“奮力向前。即使時運不濟,也永不絕望,哪怕天崩地裂。”他1985年發表的自傳,成為非小說類書籍中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書,印數高達150萬冊。
艾柯卡不光有成功的歡樂,也有挫折和懊喪。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叫做“苦樂參半”。1946年8月,21歲的艾柯卡到福特汽車公司當了一名見習工程師。但他對機器部件、做技術工作不感興趣。他喜歡和人打交道,想搞經銷。
艾柯卡靠自己的奮鬥,由一名普通的推銷員,終於當上了福特公司的總經理。但是,1978年7月13日,他被妒火中燒的大老板亨利·福特開除了。當了8年的總經理,在福特工作已32年,一帆風順,從來沒有在別的地方工作過,突然間失業了。昨天他還是英雄,今天卻好像成了麻風病患者,人人都遠遠地避開他,公司裏的所有朋友都拋棄了他,這是他生命中受到的最大的打擊。“艱苦的日子一旦來臨,除了做個深呼吸,咬緊牙關盡其所能外,實在也別無選擇。”艾柯卡是這麼說的,最後也是這麼做的。他沒有倒下去。他接受了一個新的挑戰:應聘到瀕臨破產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出任總經理。
艾柯卡,這位在世界第二大汽車公司當了8年總經理的事業上的強者,憑他的智慧、膽識和魄力,大刀闊斧地對企業進行了整頓、改革,並向政府求援,舌戰國會議員,取得了巨額貸款,重振企業雄風。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把麵額高達8億多美元的支票,交給銀行代表的手裏。至此,克萊斯勒還清了所有債務。而恰恰是5年前的這一天,亨利·福特開除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