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些人隻用手不用腦,他們事無巨細,樣樣操心,自己動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連瑣碎的事都要去做,那會浪費你多少心智精力!
所以,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拿出眼光,瞄準一個目標,辨識自己必須去做的事情。這樣,你才不會忙得團團亂轉,焦頭爛額而一事無成。而能否做到這一點,同樣決定於你的情商。
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需要有正確的思想和理念的指引。真正具有建設性的精神力量,蘊藏在左右一生命運的情商中。每時每刻的精神行為,會對生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你的人生正如一輛全速行駛的列車,而你的情商為它提供足夠的動力,決定它前行的方向。
在生活中不難發現,有的人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中,卻能夠含垢忍辱,負累前行,在別人的冷眼和鄙視中一鳴驚人,一鶴衝天。
而有的人生活優裕舒適,開創事業的條件樣樣具備,機會更是不計其數,但他們總是消極麻木,不思進取,寧可坐享其成,叫時光虛擲,也不願立誌實現夢想。
兩種為人,兩種人生,造成差別的原因,還是與情商有關。
前一種人,有較高的情商,能遇挫不折,遇傷不悲,自我激勵,因而能獲得成功。後一種人,由於缺乏起碼的情商,沒有前進的動力,因而成了命運的輸家。
多少個世紀以來,無數先哲曾在黑夜裏叩問蒼穹:決定我們每個人不同命運的因素到底有什麼?我們必須怎樣努力才能有效地把握人生?我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我怎樣才能做到既實現自我目標,又能愉快地幫助他人一起前進,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實與經驗?
這一個個問題,成為許多人生存中的困惑。
隻有情商才能使你成為命運真正的主人,那麼,你現在就可以喚醒你沉睡的情商,指揮它,命令它,讓它給你無限的想像力,隻要你有這樣的決心,那麼,你的夢想終會成真!
自己是成功的最大障礙
隻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多了,世界上才有了“困難”這個詞語。
1862年9月,美國總統林肯發表了將於次年1月1日生效的《解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一位記者去采訪林肯。他問:“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曾想過廢除黑奴製,《宣言》也早在那時就起草好了。可是他們都沒有簽署它。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留給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喪。”林肯說完匆匆走了,記者一直沒弄明白林肯這番話的含義。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後,記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裏找到了答案。在這封信裏,林肯講述了自己幼年時的一件事:我父親以較低的價格買下了西雅圖的一處農場,地上有很多石頭。有一天,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原來的農場主早就搬走了,也不會把地賣給我們了。那些石頭都是一座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有一年父親進城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石頭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搬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小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人們之所以不去做,隻是他們認為不可能。而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的想像之中。
這個故事很有啟迪性。它告訴大家,有的人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某些事,不是因為他沒這個能力,也不是客觀條件限製,而是他內心的自我想像首先限製了他,是他自己打敗了自己。
常言道,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沒有翻不過的山,也沒有趟不過的河。隻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多了,世界上才有了“困難”這個詞語。
一些成功學研究大師分析許多人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天時不利,也不是因為能力不濟,而是因為自我心虛,自己成為自己成功的最大障礙。有的人缺乏自重感,總覺得自己這也不是,那也不行,對自己的身材、容貌不能接受,時常在人麵前感到緊張、尷尬,一味地順從他人,事情不成功時總覺得自己笨,自我責備,自我嫌棄;有的人缺乏自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有的人缺乏安全感,疑心太重,對他人的各種行動充滿戒備;有的人缺乏勝任感,工作中缺乏擔當主角的氣魄,甘心當配角;也有的人反其道而行之,為掩飾自己的缺點或短處,誇張地表現自己的長處或優點……這些人真正的敵人是他們自己。
每個人在一生之中,或多或少總會有懷疑自己,或自覺不如人的時候。
有一天半夜,卡特從夢中醒來,迷迷糊糊地出了門。在樓道的拐角,他碰到一個人:陰鬱的麵孔,蓬亂的長發,帶著一絲驚疑不定的神色。
於是卡特站住了。就在同時,那人也停住了腳步。卡特向左走了一步,想讓開那人,沒想到那人也向左走去。於是卡特向右,那人也向右……他們就這樣互相讓著,結果誰也沒有讓開誰——這情景卡特在行路時常常遇到,但從來沒有像今天晚上這樣無休無止。卡特想坐下來,可那人也露出了同樣的企圖。於是,卡特轉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