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工作的情商(3)(1 / 3)

一位知名的經濟學教授曾經引用三個經濟原則做了貼切的比喻。他指出,正如一個國家選擇經濟發展策略一樣,每個人應該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做自己專長的事,才會勝任愉快。換句話說,當你在與別人相比時,不必羨慕別人,你自己的專長對你才是最有利的,這就是經濟學強調的“比較利益”。這是第一。

第二個是“機會成本”原則。一旦自己做了選擇之後,就得放棄其他的選擇,兩者之間的取舍就反映出這一工作的機會成本,於是你了解到必須全力以赴,增加對工作的認真度。

第三是“效率原則”。工作的成果不在於你工作時間有多少年,而是在於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會白費,才能得到適當的報償與鼓舞。

境遇是自己開創的,成大事者乃是自己造就的。你不必看輕自己,你要相信你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你也許正在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有朝一日,你或許真的可以變得“很不平凡”,而成為大家羨慕的成大事者。

一個人做自己擅長的事,腳踏實地是獲致成大事的另一法寶。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立誌,有的人想當科學家、發明家或者大文豪,個個看起來誌向遠大,皆為成大事者之夢。年輕人難免都會“崇拜偶像”,希望找到學習的典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當科學家、發明家。培養一技之長,一步一步去累積自己的個人資源,才是邁向成大事之路的要素之一。

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大事的工作方法在於:該花的心血一定要投入,該有的過程一定要經過。人生充滿變數,一個人的成敗與否,不單看他的資質,而是毅力。人應該要有夢想,否則就失去了奮鬥的目標與方向,但成大事者的條件必須日積月累地做好準備,你可以立誌做大老板,做大文學家,但絕對不要躺在那裏等待。

人生是一個多項選擇的過程,在各種選擇中找到自己的強項,是非常有必要的。舉個例子來說:

即使會引起家庭糾紛,但仍然要奉勸年輕朋友們:不要隻因為你家人希望你那麼做,就勉強從事某一行業,除非你喜歡。不過,你仍然要仔細考慮父母所給你的勸告。他們的年紀可以比你大一倍。他們已獲得那種惟有從眾多經驗及過去歲月中才能得到的智慧。但是,到了最後分析時,你自己必須作最後決定。將來工作時,會快樂或悲哀的是你自己。

多才多藝莫如獨精一門

人們常說“一招鮮,吃遍天”。這句話想必永遠不會過時。無論你是上九流之人還是下九流之輩,隻要你對自己從事的行業有所專長,精通脊髓,那麼你肯定就是此行業的一代宗師了。

《莊子》一書中,有兩個技藝超群的人。

一個是廚房夥計,一個是匠人,廚房夥計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國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二人共同之處,就是技藝超群,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為梁惠王宰殺一頭牛。他那揮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幾下,一個龐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時,手觸、肩依、腳踏、進刀,就像是和著音樂的節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已經幾千頭,而那刀仍像剛在磨石上磨過一樣兒鋒利。此時你看他提刀而立,悠然自得,又仔細地把刀擦淨,收好。那神氣,就如同優雅的西班牙鬥牛士。

再看匠石,也許是木匠,也許是石匠,也許是木石活兒都做。他的技藝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讓匠人削掉。那白灰薄如蟬翼,匠人揮斧生風,削灰而不傷郢人的鼻子。

古人講,凡是掌握了一門技藝,無論是做什麼的,都可以成名。隻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自立。的確是如此。過去老人總對年輕人說:“縱有家產萬貫,不如薄技在身。”這是最平凡最實在的真理。一個殘疾青年,學會電腦打字,便辦起了小打字社,交活兒及時,打的質量又高,連一些著名作家也慕名而來,讓他打文稿。幾個下崗大嫂,都是做飯行家,一核計,總不能老靠一點兒救濟金度日,於是辦起了“嫂子餃子館”,賣的餃子薄皮大餡,服務熱情,很快就興隆起來。和他們相比,無技之人的確是最苦。別說揚名,自立都很困難。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沒有真本領,很難在世上立足。

有些人瞧不起技藝,總想做大事。做大事是可以的,比如當總經理、從政做官、做科學家、理論家等等。但一是要真有那份才能,也要有機遇;二是就是做大事,也常常離不開靠技藝做小事打基礎。這個基礎,鍛煉你的實踐能力,鍛煉你的意誌,包括對基層實際的體察。有時一技在身,也能助你成就大事。

不要小瞧這些技藝:理發、給死者整容、烹飪、園藝、茶道……隻要技藝精深,在當今世界,同樣大有可為,同樣事業輝煌。聶衛平是圍棋大師,楊小燕是橋牌皇後,侯寶林是相聲泰鬥,梅蘭芳是京劇巨擘,喬丹是籃球巨星,皮爾·卡丹是時裝大腕……

許多原被人視為“雕蟲小技”的技藝,今天卻有了巨大的商業和社會價值,有的甚至變成一種產業。這種情況應當為有為青年注意,在其中尋找成功的機遇。

人生在世,能有一技在身,就起碼有了安身吃飯的本錢,如果技藝精湛,就會更有作為。能多掌握幾手更好,雖說多技者多勞,但多勞多得,也不是什麼壞事。老話講:藝多不壓身,吹拉彈唱都會,就會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得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