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本來不需要吃苦的人都有意要使自己吃些苦,那麼對於需要吃苦而且必須吃苦的人來說,就更不必抱怨生活的苦難了。實際上,隻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為人上人。這幾乎是一條成功的定律。
香港富豪霍英東出生時,家裏窮得無法形容,苦得難以言述。在苦難中長大成人的他,進入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做加煤的工作,做了不久便被老板炒了魷魚。
霍英東天資聰穎,人又勤奮,為什麼會被解雇呢?原因是他家貧窮,長期營養不良,體重隻有90多斤,瘦骨嶙峋,根本無法負荷日以繼夜的體力勞動。他後來回憶說:“早上時體力還可以,但到了晚上我就感到身心疲憊不堪。我當時一日三餐,都是吃不飽的。”
後來,霍英東在啟德機場當苦力,每天有七角半工資及半磅米配分。他說:“為了省錢,每天清晨5時就由灣仔步行至天皇碼頭,坐一角錢船過九龍,再騎腳踏車往啟德機場。”可是由於體力不足,他在扛貨時,一隻手指被壓斷了。
工頭看他可憐,便安排他做修車學徒。但他愛好冒險,擅自駕車,不小心撞上了另一部貨車,於是又被解雇了。此後,霍英東曾應征做鐵匠,卻因為太瘦弱而沒有成功;於是便上船做裝釘的工作,但很快再次被炒魷魚;接下來,他又到太古糖廠做製糖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苦難,並沒有擊垮霍英東,而是磨煉了他的意誌,培育了他的堅強。將近而立之年時,他終於時來運轉,在短短幾年間就發了一大筆財。不久,他又向地產業進軍,並參與航運業、娛樂業經營,終於躋身華人超級富豪的行列。
霍英東在發達之後,仍然不改“吃苦”的本色。他不抽煙、不喝酒,從不喜歡吃得過飽,主糧是芋頭和粟米,每天都堅持遊泳。現在雖然已到了耄耋之年,他依舊腰板挺直、行動敏捷,雙目炯炯、精力過人。
坎坷悲慘、多苦多難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經曆,造就了霍英東後來的人生輝煌。
養成有序工作的習慣
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威廉·山德爾博士,曾讓一個病人用一種簡單的方法避免了精神崩潰。
這個病人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當他初到山德爾博士診所去的時候,非常緊張、不安、而且很憂慮。也知道他可能精神崩潰,可是他沒有辦法辭去工作,他需要有人幫助他。
“當這個人正把他的問題告訴我的時候”,山德爾博士說:“我的電話鈴響了起來,是醫院打來的電話。我沒有討論這些問題,當場就下了決定,我總是盡可能當場解決問題。我剛把電話掛上,鈴聲又響了。這次又是一件很緊急的事情,我花了一點時間討論。第三次來打攪我的是我的一個同事,為一個病得很重的人征求我的意見。當我和他討論完之後,我轉過身來準備向我的病人道歉,因為我一直讓他在等著。可是他臉上的表情完全不一樣了,非常開心。”“不必道歉了,大夫”,這個人對山德爾說:“在剛才的那10分鍾裏,我想我已經知道我的問題出在哪裏了。我現在要回到辦公室裏,改一改我的工作習慣……可是在我走之前,你能不能讓我看看你的書桌呢?”
“都做完了。”山德爾說。
“那麼你沒有回的信放在哪裏呢?”
“都回了。”山德爾告訴他說:“我的原則是,信不回決不放下來。我都是馬上口述回信,讓我的秘書打字。”
6個星期之後,那位高級主管把山德爾博士請到他的辦公室。他整個地改變了,他的辦公桌也不一樣了。他打開辦公桌的抽屜,抽屜不再有還沒做完的公事。這位高級主管說:“以前我在兩個辦公室裏有三張寫字台——把我整個人都埋在我的工作裏,事情永遠也做不完。當我和你談過以後,我回到辦公室裏,清出一大堆的報表和舊的文件。現在我的工作隻需要一張寫字台,事情一到馬上辦完。這樣就不會有堆積如山、沒有做完的公事威脅我,讓我緊張和憂慮了。可是,最讓我想不到的是,我完全恢複了健康,我現在一點病也沒有了。”
讀完這則故事後,你是否也受到些啟發了呢?看看你的辦公桌是否還堆得滿滿的?改變一下你的工作習慣,你就會有解脫於繁重工作壓力的快感了。
芝加哥西北鐵路公司的董事長羅南·威廉士說:“一個桌子堆滿很高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開來,留下手邊待處理的一些,就會發現他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實在。我稱之為家務料理,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那麼,我們該如何有序地工作呢?
第一,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並依此決定做事的先後次序,做好計劃。
第二,必須即刻解決的問題立即處理,不拖拉,不積壓,不遲疑。
第三,清除你桌上的所有紙張,隻留下與你正要處理的問題有關的東西。
第四,學會組織安排,分層管理監督。
如何從工作中尋找快樂
約瑟夫·休默所從事的是完全不同的職業,他天資平平,但堅毅果斷,意誌非凡,且非常誠實。他的人生格言是“堅忍以行”。他終生踐履此言。休默的父親早逝,他母親在蒙特羅斯開了一家小店鋪,含辛茹苦把他們幾個兒女拉扯大。後來,他母親把他送到一位外科醫生那兒學習,以便休默將來從醫。畢業之後,他以輪船醫生的身份隨船去過幾次印度,後來他在東印度公司獲得軍校學員醫生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