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薪水裏的“不能說的秘密”(3)(2 / 3)

潛規則一:狂勞不得

在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中,總是說隻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會有回報。總是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付出就會有回報的。所以我們總想隻要做出工作成績,就會獲得同仁和上司的肯定。這種思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都支配著我們的行動。於是參加工作以後,我們給自己施加各種壓力,增強自己的工作能力,延長上班的時間,並不斷改進工作的方法。最後,我們幾乎包攬了所有人的活。

而在最後,到了收獲的季節,我們卻什麼也沒有看到。當這個時代已不是多勞多得的時候,我們對此也是無可奈何。在新職場中,雖然不可能說大家都是這種狂勞不得的人,但也不能說沒有這樣的人。像農民工,在他們勞動數月後,卻沒有領到一分錢的工資。這怎麼去解釋?還有那些企業,在錄用新人的時候,說是在經過試用期的考核就能正式加入公司。新人在公司任勞任怨,創造價值,卻在試用結束期的時候被解雇了。

潛規則二:多勞少得

職場中當然是“能者多勞”,但不見得是“多勞多得”。一個新人來到一個企業單位,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和不懈努力,順利地完成了自身的工作職責,本來以為可以得到上司的肯定了,可以不像以前那麼忙了,可以步入正軌了。但是我們發現,事情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老板找你談話,說你的工作還沒有做好,因為還有很多其他問題沒有解決,在你完成自己的職責後,還要去幫助他們完成工作。

別人解決不了的或沒解決的問題,也是你的工作。接到命令,我們二話不說,就開始了新行動。當你解決一個問題之後,下一個任務又來了。周而複始,你發現你的“圓”越來越大了。

這就是能者多勞,可你想想,如果老板發現某個人是多麵手,工作上高效,當然會把時間緊,難度大的工作都交給他。對於老板來說,這是唯一合理的正確的選擇。高效的人是“多勞”,但就沒有“多得”的福分。在分配獎金和提薪的時候,老板就要思前想後,還要平衡各種關係,那個時候老板就顧不得考慮你了。你“勞”了當然能“得”,但不一定就是“多勞多得”了。想想那些什麼也不做就拿你3到10倍工資的人……

潛規則三:少勞多得

我們經常聽到很多同事都在抱怨,我們辛辛苦苦地工作,任勞任怨,為什麼還比不上那些溜須拍馬的人,他們天天無所事事,反而可以拿到高工資。原因很簡單,決定要給你報酬的老板,沒有看見你付出,沒有從物質上肯定你的成績,或者看見你的付出也視而不見。總之在哪都是“能者多勞”,但並不是在哪都是“多勞多得”。

可是那些溜須拍馬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每天一有機會就在老板麵前表現自己的努力,跟老板訴說自己的功勞,自己的辛苦。老板天天耳濡目染,在分配的時候當然會多考慮他們一些。所以就是為什麼你那麼辛苦,為工作拚命,得到的報酬卻沒有那些你看著天天什麼事都不做的人得到的多。

在這個社會,就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喝”。不要一直默默無聞地工作,適當的時候也要哭一哭,讓別人看見你的成績,關鍵是要讓老板“聽”見。隻有這樣,你的成績才不會被老板忽視。

潛規則四:不勞狂得

在職場中,也存在有“不勞狂得”的人,當然這些人就是那些高層人士了。他們基本上不用勞動,就可以獲得比你高幾十倍的報酬。但是他們是“勞心”,他們運用智力資本領導人力、財力和事業的方向,當然所得的收益肯定遠遠高於勞力者。在新職場中,新的分配方式就是與勞心成正比,與勞力成反比。

小秦在一家民營IT企業做采購經理,但他一直很想跳進外企,所以一直都在留意合適的機會。不久,一家新設立的外企約他去麵試。小秦在專業方麵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整個麵試過程中,他都表現得非常出色。最後,麵試官問及期望的薪資時,小秦開出了一個較高的數字。沒想到麵試官明確表示:你提出的薪水,公司不能接受。眼看著麵試陷入僵局,自己向往的工作就要失去,但小秦又不想自貶身價,他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