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與下屬打交道也要講藝術(2)(3 / 3)

劉誌剛覺得很委屈,急忙辯解道,“這方案是小組所有人討論的結果。而且項目經理也讚同,這個策劃案60%都是項目經理的想法。”

可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總經理竟然當著劉誌剛的麵叫來了項目經理,並責問道:“聽說這都是你的想法?你認為這種能叫‘方案’嗎?值得你們那麼多人來集體策劃嗎?你這個項目經理還是不要當了……”

走出主管領導的辦公室,還沒等劉誌剛從上級主管的痛罵中回過神兒來,項目經理王鵬又狠批了他一頓,並告誡他,以後少往總經理辦公室跑,說話前應該動動你那腦子。

在受到兩位上級批評的劉誌剛,連續幾天情緒都十分低落,一點工作的興趣都沒有。但是,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工作。最終,這個宣傳策劃方案沒有按期完成,公司也受到了不少的損失。

潛規則一:批評下屬,要留點麵子

聖經上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這句話被西方人視為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黃金準則。當出現問題時,上司領導要時時想到給下屬保留麵子。像事例中的上司喜歡擺架子,我行我素,挑剔,在眾人麵前指責同事或下屬,卻沒有考慮到是不是傷了別人的自尊心。其實,隻要多考慮幾分鍾,講幾句關心的話,為他人設身處地想一下,就可以避免許多不愉快的場麵,也不會使公司受到損失。

在工作中,作為公司的成員,他們隻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把工作做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好起來。但是,工作中難免會出現錯誤,而在此時,作為上司領導要想讓下屬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就要給下屬留點麵子,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潛規則二:麵對錯誤,上司要學會寬容

很多時候,下屬犯了錯誤,領導者都會嚴詞批評一番,有時甚至將員工罵得狗血淋頭。在他們看來,似乎這樣才會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才能體現規章製度的嚴肅性,才能顯示出領導管理者的威嚴。其實,有的時候過於關注員工的錯誤,尤其是一些非根本性的錯誤,會大大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甚至使員工產生對抗情緒,這樣就會產生非常惡劣的效果。所以,在管理事務中,我們要學會寬容下屬的錯誤。但寬容並不等於是做“好好先生”,而是設身處地地替下屬著想。在批評的同時不忘肯定部下的功績,以激勵其進取,並避免傷害其自尊和自信。一個懂得如何顧全部下麵子的管理者不僅會使批評產生預期的效果,而且還能得到部下的大力擁戴。

潛規則三:不要總盯住“失誤”不放

有些領導見不得下屬的缺點或失誤,那麼他的精力就放在如何防範下屬的失誤上麵,而不是放在如何發揮下屬的長處上麵。像這樣的領導整天隻會同下屬的缺點戰鬥,進而忘記了可以利用的寶貴資源——員工的長處。

如果領導總盯住下屬的缺點或失誤不放,就會使下屬失去自己的麵子。這種領導是問題領導,因為在這種領導的手下工作,員工幾乎聽不到表揚,聽到的隻是批評。在職場上較為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領導來找絕對沒有好事情。因此,他們的自信心、主動性都受到嚴重打擊,整個組織也會死氣沉沉,缺乏創造性。作為領導要讓組織充滿活力,讓員工擁有主人翁精神,充滿創造力,領導就必須要善於發現和發揮下屬的長處。

潛規則四:批評,一定要適度

當下屬犯了錯誤,上司批評下屬還是要有的。但是,對於批評一定要適度,而且還要講究批評的技巧。下屬沒做好,有的中層一而再、再而三地對一件事做同樣的批評,會使下屬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再到反感討厭。為避免這種超限效應的出現,作為上司就應堅持對下屬“犯一次錯,隻批評一次”。再次批評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而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下屬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會隨之減低。所以,上司批評下屬要把握住一個“度”,隻有這個“度”把握好了,才能激發下屬的積極性,從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

張樂是一家廣告公司的老板。之前,他的公司業績不是太好。有一次,他在與朋友聊天時,聽到老板也需要時不時地拍下屬的馬屁,才能更好地鼓勵下屬為其賣命地工作。為了公司的業績,張樂決定試一下這個方法。一次,有個重要的客戶要他們策劃一個廣告方案,而且,這個策劃非常重要,他們也要的特別急。於是,張樂就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楊芊芊。楊芊芊是公司裏策劃部的主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