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與下屬打交道也要講藝術(2)(2 / 3)

有一公司急需招聘一名業務員,向各個單位的領導推銷紀念冊。起初,前來應聘的人很多,但最終隻有三名優秀人員入圍。於是,公司領導決定:讓這三個人同時去推銷紀念冊,三天為限,推銷得多的人自然就會被聘用。

由於考慮到公司的形象,人事部經理特意把三人中的王鳴叫到辦公室,對他說:“小王,其實我覺得你其他方麵的能力都比他們倆強,但是你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說話的時候愛打官腔,這樣會讓人反感,更會影響到公司的形象……”

很快,三天的時限就到了,結果也出來了。王鳴推銷出去的紀念冊最多,竟然是另外兩個人推銷出去的幾倍。人事部經理在將聘用合同書交給王鳴時,握著他的手,對他說道:“祝賀你,現在正式成為我們公司的一員了。那天我再三提醒你改掉說話打官腔的毛病,看來你是記住了。”

王鳴看了看人事部經理,對他說:“經理,你想不想聽我說實話?”人事部經理說:“有什麼就說吧。”王鳴說:“不瞞你說,這三天我出去推銷紀念冊,靠的就是打官腔。”“什麼?”看著人事部經理驚訝的表情,王鳴繼續說道:“你想嘛,我去推銷的對象全是當官的,早就習慣了在官腔中生存,隻有打官腔才能把他們鎮住,讓他們覺得我在公司一定是個說得起話的人物……”

潛規則一:打官腔,有時也得會

在職場上,一味地作“小人”並不能為自己贏得好的前途,必要的時候,你也要會打官腔。就像事例中的王鳴,雖然他滿口都是官腔,但是在對付那些生活在官場上的領導的,打官腔為他贏得了一次就業的機會。一個領導要想得到下屬員工的信任,贏得更大的威信,就要會打官腔,隻有這樣才能把他們鎮住。

與不同的下屬打交道,就要會用不同的官腔,而官腔往往在關鍵的時候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但是,官腔並不是信口開河,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將最終的決定向對方傳達,如果像掃機關槍一樣,就達不到預想的結果。恰恰相反,官腔要語速放慢,聲調要輕,以便讓下屬屏聲靜氣地聽從你的指示。隻有這樣,領導打的官腔才能達到預料的效果。

潛規則二:官腔可以幫你樹起威信

大多數人認為,官腔就是嗯啊哼之類的空洞語言,沒有實際的意義。實則不然,官腔打得高明,三言兩語,不露痕跡,就可以把你本應該要辦的事情推諉得一幹二淨,還可以把難纏之人打發掉。而對於職場來說,上司就應該打打官腔,將那些不必要的事情推脫掉,可以騰出時間做些有利於公司的事情,也可以用官腔打發掉那些難纏的人,進而可以息事寧人,有利於團隊的團結。有時候,巧打官腔更可以樹立自己的威信。因為在中國人的思想中始終都有根深蒂固的官場情結。所以,作為領導,有時候你可以打一下官腔,這可以幫你在下屬麵前樹立更高的威信!

潛規則三:職場中,領導也要學會打官腔

一個領導不會打官腔,就很難樹立起自己的威信,也就很難鎮住底下的員工。

官腔要是煉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會議上做起報告來,出口成章,“幾個問題”“若幹要求”,如滔滔江水,如病後抽絲,從而讓你的下屬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在職場上,打的每一句官腔都是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而且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就是廢話也是偉大的廢話。一個會時而打打官腔的領導,不僅能得到員工的擁戴,而且還會使自己的威信大大提高!

潛規則四:打官腔並不是不可取的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打官腔都非常討厭,並認為這是封建思想殘留下來的腐化產物。官場上的那一套對現代社會已經不適用了,而且更沒有實際意義。所以,人們都十分痛恨打官腔。但是,在職場上,有時候打官腔並不是不可取,因為官腔總能給人一種氣勢,讓人不得不服從工作上的指示,進而可以樹立領導的威信,團隊凝聚力也會在在這種氛圍中得到很大的提升!在這裏,官腔並不是像人們所說的那樣,以權壓人,以勢淩人,而是起到一種團隊的協作效能。有人說,職場如官場。一個領導不會偶爾打打官腔,就不可能樹立起很高的威信,也不可能帶領團隊走向更好地發展。所以,打官腔在職場上有時是非常有必要的!

劉誌剛在一家外企公司做宣傳秘書。有一天,他的直屬主管——項目經理王鵬找到他,並安排他為公司新產品寫一個宣傳策劃方案。

經大家一番討論,宣傳策劃方案初步擬訂。這時,項目經理安排劉誌剛負責完善這個策劃方案。李剛加班加點,終於按項目經理的要求完成了方案。可是,讓李剛沒想到的是,當他把策劃方案交到總經理那裏審批時,總經理卻大為惱火,狠狠地批了劉誌剛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