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禔的生母惠妃曾撫養過胤禩,因為這層關係,允禔對胤禩十分親近,遇到太子廢立的大事,兩人就勾結在一起,允禔也成了胤禩的馬前先鋒。其他如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四子胤禵(雍正皇帝同母的兄弟),大臣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都依附於胤禩。
因為過分招搖,而且事事都針對被廢的太子胤礽,皇長子允禔想要擁立胤禩的密謀泄露,康熙自然不能容忍兒子之間的勾結和串通,於是他對允禔進行了極大的處罰,奪去爵位之後還把允禔幽禁起來。
儲位空懸,總顯得國家好像缺少了什麼重要的東西。大臣們建議康熙早定儲位。康熙這時候運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命朝中大臣密舉可以擔任太子身份者。這個密舉,有點像無記名投票,本來是體現民意的東西,而康熙皇帝這樣做,無非是要測驗大臣們的心意。可是,大臣們還以為皇帝是要按照他們的意思冊立儲君,於是他們紛紛支持胤禩,大學士馬齊等人牽頭,大臣都秘密推舉皇八子胤禩。胤禩覺得自己做皇太子大有希望,一些兄弟和朝臣也紛紛靠向胤禩。因此,在皇八子胤禩周圍,逐漸形成了一個爭奪皇儲的政治集團。
但是,胤禩也好,朝臣也好,都想不到,康熙皇帝之所以讓其他皇子走向前台,之所以要導演一出大臣們投票的鬧劇,背後都隱藏著康熙的做人原則。事實上,對太子候選人的考慮,應該不是簡單的以民意取勝,所以,胤禩獲得的支持率越高,康熙皇帝就對他越發不滿,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康熙皇帝這個權威尚在的情況下,大臣們居然對胤禩的呼聲最高,甚至有點和康熙皇帝持平的感覺。
所以,康熙肯定不會考慮把胤禩作為候選人,而且要反過來打擊胤禩集團。果然,在太子胤礽被複立之後,胤禩被鎖拿,並且奪去了他的爵位。十四阿哥胤禵上去求情,康熙大怒,還拔出了自己的佩刀,想要殺掉胤禵,後來其他的皇子跪下抱著康熙,康熙才放過了魯莽直率的胤禵。但是,為了對皇八子胤禩集團進行打擊,康熙就下令讓各位皇子一起鞭撻胤禩。
康熙看到廢皇太子後諸子爭奪儲位鬥爭更為複雜,也更為激烈,於是複立胤礽為皇太子。諸皇子明白:既然皇太子第一次能被廢掉,也可能第二次被廢掉。於是,皇太子集團與皇八子集團之間的鬥爭更加激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決定再廢皇太子,對其黨羽恨之入骨、嚴厲懲罰,如將尚書齊世武用鐵釘釘死在牆壁上,將死於獄中的步軍統領托合齊銼屍焚燒。這樣,形勢越發複雜,在皇太子集團和皇八子集團之間的皇四子胤禛也逐漸形成集團。
皇四子黨包括胤禛的十三弟胤祥、十七弟胤禮,以及隆科多、年羹堯等。胤禛頗有心計,細心觀察,不露聲色。他對皇太子的廢立,窺測風向,暗藏心機。他對皇八弟胤禩集團,既不附從,也不作對。他佯聽父言,“安靜守分”,虔心佛法,廣結善緣,巧妙地將自己隱蔽起來。他對父皇表示忠孝,又盡力友善兄弟,並交好朝廷諸臣。對其同母所生的皇十四弟胤禵,卻不去交結,聽任其同皇八弟胤禩結黨。當皇太子黨和皇八子黨爭得魚死網破的時候,在父皇、兄弟、王公、大臣們將視線集注於皇太子黨和皇八子黨的時候,他以不爭為爭,坐收漁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