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階段,最好的創新就是模仿,看看外國有什麼而中國沒有,就可以做起來。”20世紀90年代中期,陳東升就提出了這個觀點,這可以說是對一個時代發展模式的濃縮。該理論詮釋了一個後進國家企業的後發優勢理論,是一個落後國家向先進國家過渡的必經階段,是後進企業趕超先進企業的捷徑。
經濟學界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趕超是典型的後發優勢理論,如雁形理論、出口替代理論等,在陳東升看來,企業也一樣。怎麼趕超先進企業,提升中國經濟?就是要以世界上最優秀的企業為標杆進行模仿,盡快讓中國的企業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陳東升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從最初的進口替代戰略到沿海發展戰略,形成今天中國製造業的局麵,再到微觀的企業模仿戰略,這都是在尋找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後發優勢。在這個過程中,奉行的是善於、率先尋找最好的榜樣模仿。中國經濟的成功在於宏觀上的後發優勢與企業層麵的後發理論;中國經濟的成功、企業的崛起都是遵循率先模仿戰略。
為什麼說模仿就是最好的創新?陳東升加了三個定語:第一,要善於模仿,就是說你是主動的;第二,要率先,就是說你必須是第一個模仿者;第三,要找最好的模仿。從企業層麵看,中國經濟成功的最大動力就是企業模仿創新,率先找最好的、最成功的商業模式模仿,形成自己的發展模式。中國現在新興民營企業絕大部分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如美國有eBay,中國誕生了淘寶;美國有雅虎,中國創建了新浪;美國有穀歌,中國創建了百度等等。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違背規律,把按照自己的意誌標榜為創新,實際上是撞得頭破血流,所以陳東升認為,還不如老老實實地照葫蘆畫瓢,找最好的葫蘆畫瓢!
他說:
在模式的選擇上,我認為,商業模式沒有好與壞、高與低之分。在中國,我們總能聽到“一定要做高科技”的聲音,對此我比較反感。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聯想,它是高科技嗎?本質上它並不是,軟件來自微軟,芯片出自英特爾,當然它卻做得很成功。TCL的李東生曾反駁我“創新就是率先模仿”的觀點,因為他認為自己所生產的某些產品是創新的。可在核心技術上呢?我們有創新嗎?所以我堅定地認為創新是率先模仿。在一個後發國家,我甚至將這句話提到更高的層次,那就是一個企業的後發理論和後發模式。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中國現在社會正確分析與判斷變得非常重要。在我看來,中國正從外需經濟向內需經濟轉變,從製造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也正從新興工業國向發達國家邁進。
陳東升也是通過創建嘉德拍賣與泰康人壽,才慢慢體會、總結出上述理論的。那已經是15年前了。今天,率先模仿模式是否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尚無法準確判斷。
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中國社會和經濟迎來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時代。當時35歲的陳東升開始了新的行動。這一年,陳東升同時遞交了兩份申請,一份是申請創辦嘉德拍賣行,另一份是申請經營人壽保險業務的執照。
1.嘉德拍賣:模仿+本土化=創新
之所以申請創辦嘉德拍賣,是因為根據自己的率先模仿理論,陳東升預見到,這個行業在中國極具發展的後勁,肯定可以發展起來。20世紀80年代末,陳東升堅持每天看《新聞聯播》,等著最後5分鍾的國際新聞——在當時互聯網尚沒有普及,這是他們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有一次,陳東升看到了一則讓他終生難忘的新聞:倫敦索斯比拍賣行拍賣凡·高的《向日葵》,一個據說來自日本的神秘買家最終以4356萬英鎊拍下。電視畫麵上是一個50歲開外、指點江山的拍賣師,下麵坐著的都是雍容華貴的有錢人。陳東升覺得拍賣這個行業神秘、高貴、刺激,他當時想,要是能創辦這樣一個拍賣行,就是躋身中國的上流社會了。要是做成功了,他就是中國最大的古董拍賣交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