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企業家的偉大基因(2 / 3)

正如他所說,公司的客戶群是40多歲的男性,如果跟太太一起去,漂亮的售樓小姐多說兩句,本來是正常談話,男人也會被太太拉走;如果過兩天售樓小姐打電話詢問買房的事,會被太太大罵“到底是賣房子還是賣人”。因此,銷售業績最好的往往是30歲左右、已婚、身高在一米六五左右、微胖的女售樓員。

麵對紛繁複雜的市場情況,企業家不僅要在細節管理上作出正確的選擇,而且還要能夠自覺將“市場的政治家”升級為“市場的戰略管理者”。所謂的市場政治家是以關係導向、銀行導向來作決策的,他們一天到晚東奔西突急於拉關係,忙於人事應酬,在馮侖看來,這是在用固定成本換不確定利益,是非常不理性的行為。而企業家隻有研究市場、研究公司戰略,知道在目前的市場以及未來的市場中要幹什麼、怎麼幹、和誰幹,才能作出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正確選擇。“市場的戰略管理者”要作出“批量的、正確的選擇”,並把這些正確的選擇用“戰略邏輯”統一起來。

2.預測未來

馮侖認為,預測未來就是要站在未來安排今天,以未來的戰略眼光規劃當前的經營行為。企業家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未來的房地產企業是一種戰略的競爭、價值觀的競爭和精神氣質的競爭,要想獲得發展先機,隻能學會預測未來。這其實是一種戰略先導理念,就是先有未來較為長遠的戰略,才能理解和做好當前的事情;如果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往往會失去豐碩的未來。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萬通一貫的價值觀是守正出奇,強調學習是進步的前階,更強調戰略先導、公司的創新,強調站在未來安排今天。

那麼,企業家怎樣才能做到站在未來安排今天呢?馮侖認為主要有三個途徑:第一,研究本行,發現和掌握經濟發展規律,研究的結果是讓公司的未來願景、戰略規劃、價值鏈流程都能做到按規律辦事;第二,研究方法,通過總結和創新活動,掌握認識未來的方法,例如掌握消費引導、住宅改造、創新技術應用的方法等;第三,研究價值,企業要自覺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無愧於未來,無怨於今天,例如對市場負責任、對員工負責任、對政府負責任等。

令眾多剛性購房者激動不已的“房價預測”屬於房地產企業“預測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有關房地產行業的言論中,經濟學家、政府、消費者和從業者,哪種聲音更為可信呢?2010年3月馮侖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最後總結發言時稱,過去十幾年,對房地產發布言論最多的四類人中,講得最對的第一是政府,第二是消費者,第三是從業者,最後是經濟學家;經濟學家總在講危機、講困難、講崩潰,以此為生,樂此不疲,卻講得最不準。

一般來說,因為覺悟和能力有限,企業家普遍感到預測未來有難度。馮侖認為,預測未來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讓大家歡迎和接受的先富起來的人,平時盡量多講未來的事,不講眼前的事。這樣的話,大家可能會更好地接受你,因為如果講眼前的事情,不是批評、批判,就是讚成,而未來的事大家都讚成。

3.持續創新

持續創新,就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服務、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想的過程。

為什麼需要創新?馮侖認為,在危機中隻有創新才能生存,所以企業應該感謝危機,因為危機造就了創新思維。他舉例說,1929年經濟危機的時候,房地產行業也出現過一些危機,其中一個危機就是鋼鐵行業產能過剩。但是危機使鋼鐵行業有了很大的創新衝動,結果用鋼鐵取代石頭和木頭來建房,從而解決了把樓蓋高的問題,後來又發明了電梯。最後,在20世紀30年代,紐約大部分的摩天大樓都已經建成,人類開始居住在高層,這就是危機帶來的創新。

房地產行業怎麼創新?2010年6月在“時代商家大講堂”中,馮侖認為民營企業要想更好地生存,必須學會創新,包括創新的觀念、創新的體製、創新的人才、創新的經費等等;要突破目前我國房地產開發商普遍采用的“地主加工頭”模式(即開發商弄到地之後,再組織建築隊伍開工建設),轉變為“廠長加資本家”的模式(萬科現在正在嚐試這種模式,即將住宅整個生產過程工業化、工廠化,牆、天花板等房屋的構件全部在流水線生產,再根據市場需要把這些構件組裝成房屋),最終實現房地產商業模式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