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舜文,女,1913年生,祖籍江蘇。1981年接掌裕隆汽車企業集團,財產估值479億元新台幣。主持研製井生產台灣第一輛新型小轎車“飛羚——101”。
“替中國的汽車工業裝上輪子”。這是吳舜丈已故丈夫嚴慶齡一生的夢想,在吳舜文,卻不再是夢想,而是現實。
1980年,台灣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年僅34歲的航空工程博士朱信拜訪接替嚴慶齡暫掌裕隆汽車公司的吳舜文。兩人不謀而合,一錘定音:研究開發台灣自己的新車。這不僅是一個富豪、一個企業的戰略,也是一個民族走向進步的戰略。隨後,33歲的機械博士林石甫和34歲的土木工程博士張哲偉應召而來,與朱信一起,為吳舜文的汽車夢構成“夢想成真”的大腦運行中樞。
當裕隆汽車公司宣布要投資20億自行設計新車時,台灣乃至國際汽車業響起一片唏噓之聲。台灣評論界認為吳舜文根本沒這個能力,合作夥伴日產公司也大搖其頭。汽車設計無疑是很艱難的,需要很多科學科的專門知識,而且巨大的投資也沒有保險係數。然而,吳舜文不怕,一次性投入20億,在桃園龜山工業區建立裕隆汽車“工程研究中心”,並投資2000萬元送人出國進修。
獨創本就是商戰的一大戰略。
1986年11月,台灣桃園龜山工業區一條幹道的盡砂,那幾幢由廢棄工廠翻修而成的灰色建築庭院邊,一輛鋼殼的新型小轎車“飛鈴——101”,以它流線型車頭、寬而誇張的圓弧形檔風玻璃、尾部稍微上翹的英姿,向世界宣告,台灣自行設計、製造率高達91%的新型轎車問世了。
“工程研究中心”花了近6年時間研製出的“飛羚——101”,如何上市?吳舜文又揮動了一次占領市場的戰略手筆。
當時台灣經濟雖然突飛猛進,私人擁有汽車卻仍不普及。人們購買汽車尚停留在一個“炫耀財富”的階段。麵對這一現實,吳舜文從戰略著眼,要改變過去裕隆公司在台灣人心目中並非高級車的印象。為此,她一開始就要求工程研究中心在新設計和多性能上下功夫。功夫不負有心人,“飛羚——101”不僅外型美觀,內部裝配舒適大方,而且性能更佳,一起步就可以和很多種外國老牌車種媲美。“飛羚——101”接受了日本、英國、盧森堡等地的多次汽車測試檢驗,打出了名聲。“飛羚——101”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車種,月產量達5000餘輛,迅速打入國際市場。事隔5年,第二代“飛羚——101”悄悄在歐洲登陸。1991年,“飛羚——101”以車型美觀、性能優良而獲小轎車市場銷售冠軍。
產品大出擊,隨著中華汽車工業公司的成立,吳舜文的汽車種類不斷增加,小型貨車上也坐了頭一把交椅。1989年9月,吳舜文完成了產品大出擊戰略,將手中大權移交給她的愛子嚴凱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