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1919年生,24歲自台大化學係畢業即接掌父親林尚誌創辦的大同製鋼機械公司。曾創辦過火車工廠,後以不斷推出新產品而執台灣電器市場牛耳。財產淨值估價為80億元新台幣。

林挺生自接掌大同公司,使用其極具戰略意識的超前眼光,不斷導演出一出出“產品大出擊”的重戲:

1960年推出大同電鍋;1961年推出電冰箱;1966年推出電視和組合音響;1968年推出冷風機。

這一係列的出擊,項項都是台灣的“領頭羊”,這種超前的戰略意識,使大同公司在別的企業家發覺家電業投資可為的時候,已經建起了自己家電業的王國。

70年代初,世界上少數發達國家開始研製生產錄像機。但一直到70年代中後期,錄像機仍處在試驗和試產階段。林挺生從這條信息中意識到家電業新的一次衝擊波將要來到,立即投資8億元台幣,於1979年率先將錄像機投放市場。隨後,他又根據台灣地區的消費者偏好播放錄像帶的特點,再一次領先向市場推出“隻放不錄”的放像機。

掌握市場,超前開發,不斷領先推出新產品,是“產品大出擊”戰略的最高經營之道。

林挺生堪稱此中高手。從1973年開始,他積極從美國、日本、法國等引進技術產品,借以發展自己的高科技資訊技術產品。與此同時,他又在交通、化工、精密機械等方麵大地投入人力物力,開發研製自己的“新產品”。這兩步,無疑又為他的戰略思想,添上了一筆新的財富。

其一:創立大同中文電腦公司。在自己開發中文電腦的同時,林挺生以OEM方式接下世界最大電腦公司——美國IBM公司電腦顯像器的製造業務。為此,他邀請IBM公司的人員赴台參觀大同公司,借此提高自己的形象,並改進自己的生產技術。當按照美方要求試製的第一批產品獲得對方好評時,5萬個顯像器的訂單就簽下了,隨之就是100萬個。在美國電腦業七個大廠商中,IBM公司一躍而成唯一能跟“蘋果”牌電腦競爭的對手,而這正是靠大同生產的顯像器。

其二,大同工學院的實驗大樓裏,林挺生新設生化係。經過四年的開發研究,終於又出新產品:“環狀糊精”。這種產品目前還隻是日本有四家公司生產供應。“環狀糊精”廣泛應用於食品加工的乳化劑、食品脫臭、化學製藥等各個領域,每公斤售價1000元新台幣,是屬於高價值的酵素工業產品。

林挺生正是靠這種無窮盡的“產品大出擊”,使他的集團王國實力不斷擴增。電扇、電鍋、冰箱等傳統家電如今隻占大同公司30%弱的比重;電視機、顯像器、中西文電腦、錄像機、組合音響等電子、資訊產品的比重已高達50%;而變壓器、發電機、精密機械、園藝、交通等工業產品的比重,則上升到20%。不斷推出新產品,是林挺生的絕活。現在他的產品種類已超過30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