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富,1945年生於廣東東莞,1960年隨家抵港,並在東南無線電專進修了數年收音機及擴音機修理;1970年始為某公司推銷傳呼機,後以5萬元資金注冊,成立“星光傳呼公司”;1958年,以“唯物中文字典”鐳射傳呼機的設計榮獲香港總督設計獎;1989年獲第三屆世界天才會議金獎;1990年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及第四屆世界天才會議銀獎;其財產估值已逾2億港元。

最初幫別人推銷傳呼機,最後以傳呼機榮獲世界天才會議金獎,並創下以傳呼機為主導產品的“星光”企業集團,黃金富的成功,似乎該是一波三折,道路崎嶇複雜的,然而,從戰略操作上看,無非就是“改良”和“創新”四個字。

70年代的香港,傳呼機幾乎都是泊來品。市場需求雖然日見其好,可傳呼機的經營者們,大都還滿足於買入賣出的商業貿易利潤,鮮有人去致力於製造生產業。黃金富幫別人搞經銷賺了些錢,便向港府申請經營牌照,以5萬元起家,創建星光傳呼公司,勇敢地向傳呼機製造生產業邁進。

要搞製造,便要有自己的產品。黃金富開始了試驗操作。

“星光”在九龍城租下2000尺的地域,請來10多個傳呼操作員。他自己憑借從“東南無線電專”學來的知識,結合多年經營經驗,自行設計了一副傳呼電腦,以極少的成本,在基本區內安裝了20多部發射機,靠傳呼操作員構成一個初級通訊網絡,然後再逐漸擴展至偏遠的區域。

有了以上第一步基礎,他就開始對傳呼機係統進行改良。

當時的傳呼機隻有響聲,在黃金富的通訊網絡裏運用效果不佳,市場占有量始終局限在某一個極限點上。他研究了現有傳呼機的發展,自己改良試製出八秒響機,又進一步在傳呼機上配上閃動的信號燈,製成完全無聲的閃光信號機型。這種新品種避免了騷擾他人的聲音信號,很受用戶歡迎,使他的業務得到迅速增長。第一年他的客戶隻有數百家,第二年靠新品種,客戶激增至2000多家。

進入80年代,香港的傳呼機業務隨著經濟蓬勃起飛,競爭日趨激烈。黃金富完成了“信號燈”式傳呼機的開發後,又進一步對傳呼機進行改良。1983年,他推出震機和數字傳呼兩種機型,並針對港民對經濟關心程度的驟升,利用傳呼機開辟金融報價服務,依靠別人提供的時經資料,通過電腦將信息自動傳遞給客戶。這一改良,又為他賺進數萬的客戶。到1986年,“星光”的服務客戶就增至6.3萬多人,到1988年,更達到9.6萬人。

隨著客戶數量的躍升,資金回流也逐月逐年增長。於是,黃金富購入地產,開始建廠,專事生產傳呼機。其產品因具有先進適用性,很快占有了香港市場,並走出港島,向國外市場進軍。到1991年,“星光”集團員工已增至1100多名,其中850人從事傳呼業老本行,其餘的人員已分別成了製造業的主力軍,為“星光”集團的產品進行推銷、市場推廣控製及維修等。黃金富的傳呼網已是遍布港島,客戶逾14萬人,全港共安裝有68個發射站。

黃金富將傳呼機業務推向了科技與應用相結合的最高層次。他的宗旨就是發明別人沒有的服務項目——他的鐳射傳呼機使他獲得1985年總督設計獎;他的傳呼網同時擁有傳呼與金融谘詢等多種功能,可固定資訊位置,方便客戶閱讀資料,又可提供秘書服務,叫台無須說出傳呼機號碼,便可以留言。這一係列的服務內容,在香港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是他“改良”戰略的成功之作。

黃金富除了在傳呼機上致力於“改良”和“創新”,他設計製作的“唯物中文字典”,更是劃時代的傑作。

他為此花了10年的時間。10年來他參考了無數中文字典,從中歸納總結開發出一種編纂檢索極容易的漢字編碼檢索法,這便是:唯物中文字典。

1990年,他繼1989年榮獲第三屆世界天才會議金獎後,又榮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及第四屆世界天才會議所頒發的銀獎。現在,他已致力於發展第二代無線電話服務,與嘉禾訂立合約,大舉投資卡拉OK鐳射影碟及電影碟的灌錄和發行。他對自己天才的大腦充滿信心。